提到“快男”题材的电影《我就是我》,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这是给综艺选秀节目做宣传吧?是选秀集锦吧?纯粹拍给粉丝看的吧?能好看吗?”这一连串的疑问气泡确实动摇了这部影片的票房,上映五天票房616万的成绩偏于惨淡。遗憾的是,人们大概被“粉丝电影”的概念设定圈住了,《我就是我》的品质完全不是预想中的那么“脑残”,相反,它在看似浅薄的秀场上,挖掘出了一群少年内心的深度与灵魂。
电影有命,富贵在天。同为“粉丝电影”,有的作品票房高得没有理由,数字在骂声中飘红;有的作品却一上映就缺少“票房相”,气场不足、门庭冷清。《我就是我》就不幸地属于后者。这部以2013年快男选秀12强为素材的电影也算是生不逢时,不仅错过了热闹一时的选秀季,还因“粉丝电影”之嫌而被轻视,档期上又被《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前后夹击。
这部影片在营销上没有打出自己的特色,显然在策略上有诸多失误之处,但是,要在宣传时突破“快男”两个字的局限也实在太难,“快男”就是影片的构成、是主角,舍“快男”不提,转谈梦想、谈情怀,谁信?可是,《我就是我》偏偏真就达到了“情怀”的境界,让“粉丝”升级为“鱼翅”。
影片没有去刻意造星,没有去粉饰选秀,没有去揭黑幕,没有哗众取宠,当韩寒[微博]都在《后会无期》里铆足劲用各种段子讨好观众时,《我就是我》却以一种冷峻、客观的纪录手法诠释了追梦少年复杂的心路历程,那里面有选手被节目规则操控的无力感与倔强的反抗,也毫不避讳指导老师和选手之间的冲突、乐队老师和选手之间的争吵;有因被24小时的镜头监控而引发的精神与体力的透支;有压力之下,选手们内心与灵魂的自我审视和认知;也有残酷的舞台拼杀中,兄弟义气的支撑和友人离场的伤感。
该片导演范立欣是中国首位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纪录片的导演,他对纪录片语言的驾驭功力让这部电影穿越了肤浅的“偶像歌颂”,而是用散碎的素材拼接出12位90后男孩在全民娱乐现场完成集体蜕变的心灵图谱。
有媒体评论称电影《我就是我》恰恰因为没有迁就粉丝的口味而不被粉丝接受,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我就是我》拍得脑残些,可能就会大卖。这样的“唯票房论”伤害的恰恰是粉丝电影,因为它将使得粉丝电影永远停留在低幼的娱乐层次,而放弃对于人生境遇的反思。其实,《我就是我》并没有失败,因为它让外界看到了粉丝电影可以达到的深度与高度,虽然没有在票房上取得胜利,但是这部影片赢得了口碑上的尊重,并且刚刚顺利入围了多伦多电影节,获得最高奖“人民选择奖”和“人民选择纪录片奖”两项提名,这说明,在当下的电影圈,做一个有智商的、清醒的创作者也是有希望的。 文/本报记者肖扬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