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郑惟之
【纯情时代】
(1965年——1983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琼瑶电影”以独特的唯美和唯情风格引领起台湾的文艺片风潮,在两岸三地甚至是东南亚地区都引发了轰动,更捧红了归亚蕾、甄珍、吕秀菱、秦汉、林青霞等明星。
a、初次触电 开公司赔光所有积蓄
琼瑶与电影结缘于1964年,当时她把《追寻》、《哑妻》、《菟丝花》、《烟雨濛濛》和《三朵花》的拍摄权分别卖给了三家电影公司。次年8月,由《追寻》改编的电影《婉君表妹》打响头炮后,几部由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也相继上映,轰动一时。这让琼瑶坐不住了,与其把自己的小说卖给别人,还不如自己改编自己拍,加上一些导演对作品的随意改编让她十分不满,她决定“触电”。
随后琼瑶和平鑫涛合伙成立了火鸟电影公司,她亲自担任编剧和监制。但是隔行如隔山,琼瑶的“电影梦”开始得并不顺遂,公司开张两年,只拍摄了电影《月满西楼》和《陌生人》,又正好碰上武侠片的冲击,两部电影卖座率很低,公司入不敷出,琼瑶多年的积蓄几乎赔光了。1969年,公司关门大吉,琼瑶也回归写作老本行。
b、再战影坛 精益求精终引发轰动
1973年,随着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去世,武侠片逐渐退潮,爱情片又渐渐抬头。随后三年间,琼瑶又有12部小说被别人搬上荧幕,风靡一时,许多演员因此而走红,这让琼瑶萌生重回电影圈的念头。1976年,她与平鑫涛等人又成立了巨星电影公司,不再把小说卖给别的电影公司,而是自己一人兼任公司的编剧、监制、作词,开始拍摄“原汁原味”的琼瑶电影。
为了追求质量,巨星从演员班底到后期制作精益求精,每年只拍一部片子。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琼瑶投入了百分之二百的精力,从改编剧本、选演员、签合同、拍摄到发行和票房,都亲自过问,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这些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巨星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我是一片云》未映先轰动,正式放映时,更是从早到晚场场满座一票难求。随后推出的《月朦胧鸟朦胧》、《聚散两依依》等影片也获得了成功,公司事业一度十分兴旺。
c、挥别电影 18年拍了50部电影
但是到了第六年,巨星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982年拍摄的三部电影上座率都不理想。1983年,琼瑶最后一搏,采用了全新的班底拍摄了《昨夜之灯》,仍以惨败收场。琼瑶终于失去了自信,这一年她不仅结束了苦心经营7年的巨星电影公司,甚至宣布自此息影:自己不再拍电影,也不再把稿子卖给别人拍。自此,辉煌一时的琼瑶电影成为了历史。
虽然,琼瑶“电影梦”的陨落跟很多外部因素有关,但她本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她对电影的严格控制,几乎不允许导演自由地发挥,最终导致影片风格单一,缺乏新鲜感,观众自然渐感乏味。另外,在这一时期,琼瑶改变了一贯的创作方式,为拍电影而写作,本末倒置,文学韵味大打折扣,情节和人物吸引力都大大降低了。
不得不提的是,从1965年到1983年这18年里,根据琼瑶小说改编,或由琼瑶自己编剧、制作的电影达50部,一个人的作品如此之多地被拍成电影,这也是电影史上一个难得的纪录。
d、造星成绩 “二秦二林”红得发紫
早期的“琼瑶电影”捧红的第一代“琼女郎”中,归亚蕾凭借着处女电影《烟雨濛濛》中陆依萍一角在台湾金马奖封后,而甄珍也因为拍摄了《彩云飞》、《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等琼瑶电影成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台湾文艺片首席女星。
进入上世纪70年代琼瑶电影鼎盛时期,琼瑶打破常规,不是根据剧情来选择演员,而是根据明星的气质来编写剧情,采用固定的组合、双生双旦模式,如邓光荣与甄珍、以及“二林二秦”。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红极一时的“二秦二林”——秦汉、秦祥林、林青霞和林凤娇。
其中,林青霞更是从一出道便与琼瑶结下了不解之缘,让她一炮而红的电影处女作《窗外》便是改编自琼瑶的成名小说《窗外》。在其后的十年间,林青霞主演了《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12部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成为了琼瑶电影的专用女主角。林青霞曾回忆:“我的青春期,我生命中最璀璨的十年,和琼瑶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戏内爱得轰轰烈烈的林青霞,在戏外也与秦汉、秦祥林分别有过一段纷扰的感情。
随着林青霞逐渐淡出台湾文艺片,擅弹琵琶的古典美人吕秀菱迅速崛起,凭着《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等电影作品迅速走红。此外,当年“琼瑶电影”的巨星名单中,还有胡因梦、张艾嘉等至今仍耳熟能详的名字。
【苦情时代】
(1986年——1998年)
在退出影坛后,琼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走进了她辉煌的“电视时代”,创出了不少的收视纪录。这时期的琼瑶电视走出了电影时期的唯美和唯情,“苦情”成了电视剧作品的基本基调,在这种风格的带动下引发了“眼泪潮”和“咆哮潮”。
A、试水电视 临时救急赶写剧本
退出影坛后,琼瑶曾发誓不再“触电”,但因为平鑫涛的一次“义气之举”,让琼瑶跟电视结缘。
当时平鑫涛因为难却朋友之情,担任一部电视剧的制片人,不幸遇上突发事件,电视剧第一集已经播出,下周就要播第二集,剧本却迟迟没有完成。焦急的平鑫涛不得不向琼瑶求救,琼瑶只能亲自操刀编写剧本。接下来的日子平鑫涛用“暗无天日,惨不忍睹”来形容,琼瑶每写完一页稿子,平鑫涛就马上刻钢板、油印,第二天一早送到电视台,让演员拍戏和拍摄。
第一次写电视剧本的琼瑶一开始写得非常吃力,但很快就掌握了要领,越写越顺,剧集的收视率也节节上升。后来,电视台负责人力邀琼瑶出山,提出要拍摄琼瑶的《几度夕阳红》,要强的琼瑶一口答应。
B、转战内地 改拍清末民初故事
1986年,琼瑶和平鑫涛成立怡人传播公司,正式开始拍摄电视剧。琼瑶的首部电视作品《几度夕阳红》推出后,创下了前所未有的高收视。此后,她又拍摄了《烟雨濛濛》、《庭院深深》、《在水一方》、《海鸥飞处彩云飞》,都创下很高的收视纪录。
1989年,琼瑶借着回湖南探亲的契机,与湖南卫视建立了合作关系,第二年开始合拍《六个梦》,自此放弃时装剧,改走清末民初的戏路。她为了真实再现当时的民俗风情,将外景地由台湾转移到内地,不过也由此惹来了麻烦。在《六个梦》系列的第一单元《婉君》播出前,台湾有关部门下令,将《婉君》第一集全部删除,从第二集播起。不过,由于琼瑶全力坚持,加上慑于舆论的压力,有关部门撤销了命令,让《婉君》得以全剧照播,而该剧又在台湾创下了收视新高。
上世纪90年代,琼瑶继《六个梦》之后,编剧并拍摄了《梅花烙》、《新月格格》、《一帘幽梦》、《烟锁重楼》、《青青河边草》等剧集,在海峡两岸都引发收视热潮,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还培养出一批内地新人。
C、造星成绩 女考哭功男爱咆哮
琼瑶这个时期的电视作品已不再追求电影时代的唯美和唯情,为了争取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她放弃了许多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故事,更加讲究热热闹闹的生活,强调生活中琐碎而细腻的家庭氛围。
她这个阶段的作品可谓集结了人世间所有的“虐”,“爱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为等爱郎尝尽人间冷暖”、“相爱而不能相守”、“贤淑娇妻遭遇恶婆婆”等各种虐人的剧情跌宕起伏,以一副“苦不死人不罢休”的态度闯出一片天地。剧中各种与传统礼教对抗、轰轰烈烈的爱情吸引了不少观众,更带动起“眼泪潮”、“吼叫潮”。
在这个时期最有代表的演员莫过于最能哭的“琼女郎”刘雪华,还有最能吼的“琼小生”马景涛。剧集中担大梁的除了刘德凯、俞小凡、张佩华、岳翎、林瑞阳等台湾演员之外,一批内地小生花旦也在“琼瑶造星流水线”上脱颖而出,其中就包括凭“小婉君”一角红遍两岸的金铭、当时还用艺名“水灵”的蒋勤勤以及何晴、王艳、陈红等。
据说琼瑶最看重女演员的哭相,其实人哭起来很少有相貌不走样的,很多美女也因此被琼瑶拒之门外。刘雪华凭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征服了不少观众,她的“哭功”也最被琼瑶欣赏。据悉只要导演一喊“开机”,她的眼泪就能刷刷直流,根本不需要滴眼药水、被人骂等拙劣的方式来“催泪”。她不但哭得楚楚可怜,还能“哭”出不同角色的个性,被封为演艺圈的“哭神”。同样凭“哭”走红的还有陈德容,她那巴掌大的小脸配上一双明眸,我见犹怜的样子宛如玻璃人儿,更在剧中不停地受伤,真真让人心疼。
小生方面,这个时期的标志性人物当属马景涛,他在剧中各种撕心裂肺的吼叫和极度夸张的表情,让他获得了“咆哮教主”的称谓。如今马景涛在微博也自封“教主”,众多他咆哮状的剧照在网络疯传,更因为他而衍生出走红网络的“咆哮体”。
“琼女郎”看琼瑶
陈德容:她等我长大等了3年
一提起陈德容,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琼瑶戏中那些温婉柔弱、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无论是《梅花烙》中的白吟霜、《水云间》中的杜芊芊,还是《一帘幽梦》中的紫菱,都已然成为了经典,十几年后仍让人记忆犹新。
结缘:与琼瑶立下三年之约
14岁的陈德容因为拍摄了一则广告而引起了琼瑶的注意。“琼瑶阿姨看了我拍的少女化妆品广告和我的第一部电影《国中女生》之后很喜欢我,她和我拍化妆品那家公司的老板是好朋友,通过这个关系找到了我。”陈德容回忆起与琼瑶的结缘经过。
由于当时陈德容年纪尚小,加上父母的保护,琼瑶不得不与她立约,等了她三年。陈德容回忆道,当时在台湾很多少男少女都很迷琼瑶戏,自己也看过不少琼瑶小说,但那时自己还是个单纯的小女生,从没想过去演琼瑶电视剧,谈情说爱的戏显然不适合自己。
可是没想到,琼瑶辗转与陈家相识后,邀请陈德容和妈妈到她家里作客。陈德容至今还记得,“她开始坐在另一个沙发上,边聊边靠近我,最后干脆坐到了我旁边。她就那样看着我,很喜欢的样子”。当天琼瑶就问陈妈妈,可不可以签下陈德容,说她有很多非常好的剧本很适合,而陈德容那种灵气完全就是她笔下的人物。
陈德容记得当时妈妈没有马上表态,只问:“我女儿是很漂亮,但她才14岁,你看中了她哪一点?你觉得她能演得了你的戏吗?你的戏都是很有浓度有很多内心戏的,还要谈情说爱!”琼瑶就对陈妈妈解释:“陈太太你不要误会,我知道你的顾虑,我知道德容还有学业要完成,我只想先和她签约,我等她三年,三年之后我会找她拍戏。”
母女俩最终被琼瑶的诚意打动,同意签约。陈德容回忆:“当时能和琼瑶签约这是很多少男少女们梦寐以求的事,而我却是在丝毫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和她签约了,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三年之后,陈德容已经搬到香港居住,家里人都忘了签约这件事。没想到琼瑶丈夫平鑫涛的电话来了:“陈太太,我是琼瑶的先生,你还记得我们的三年之约吗?我们一直在等你的女儿长大,现在三年到了,你们有空吗?我们有一个剧本是为你女儿量身打造的,非她莫属。”这部戏,正是让陈德容一炮而红的《梅花烙》。
影响:与小燕子一角擦肩而过
陈德容幸运地走进了“琼女郎”的行列,在处女剧中便挑起大梁,与当时已经走红的马景涛搭起了情侣档。提起这段经历,陈德容满怀感激,“琼瑶阿姨是我的启蒙老师,我想当时没有人会想到她这么大胆,竟然用一个小女孩来演绎她戏里的灵魂人物,她让我真正地懂得了怎么去演戏,让我真正地爱上了这个职业。第一部播出后,我看到观众会因为我演绎的角色而悲伤流泪,觉得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让我很有满足感。”
提起《梅花烙》、《水云间等》作品,陈德容坦言这已经成为了自己一段无法复制的经典,一段充满了怀念的美好,“让我现在再去演,也不可能演出当时的感觉,因为那对我来说已经是一段经典,我不需要也不想再去复制它。”
不得不提的是,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中,“小燕子”一角本来也是琼瑶为陈德容定做的,但是当时由于档期的问题,陈德容最后与“小燕子”擦肩而过。
琼瑶的爱情故事影响了几代人,但陈德容却并不向往剧中那种撕心裂肺、轰轰烈烈的爱情,“戏里的女主角都太痛苦了,我不想要这样的爱情,可能观众会觉得很凄美,但是当你身在其中就太难过了。”“拍《梅花烙》的时候我陷入在角色里面,很难抽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悲伤里面。自从那一部戏之后,我懂得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导演喊‘卡’,我就提醒自己要回到原来的生活里。”
送给琼瑶的祝福
琼瑶阿姨是我的启蒙老师,很感激她对我的提携,听说她最近又出了新的作品,希望她的新剧收视长红,能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