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劝和小组》:审美化呈现失和生活

2013年03月03日01:03  新浪娱乐 微博
《劝和小组》剧照 《劝和小组》剧照

  新浪娱乐讯 3月2日下午,正在央视热播的“十八大献礼剧”《劝和小组》在京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劝和小组》研讨会由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主持,中国文联、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位教授参与讨论《劝和小组》创作方面的得失。专家认为该剧聚焦百姓日常生活,内容接地气,审美化的呈现了社会中的“失和”现象,审美视角独特。此外专家对该剧人物性格塑造、喜剧效果及视觉呈现提出了一些建议。

  三十集电视剧《劝和小组》由演员于荣光执导并主演,归亚蕾、潘虹、鲍起静、吕中等老戏骨加盟,该剧于2月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认为该剧兼具能量意识、引领意识和喜剧意识。

  民生内容接地气 主和去斗开拓题材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表示《劝和小组》对准了现实生活,对准了普通百姓,对准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将过去屏幕上的恶斗转换成劝和,凸显了“和”字,过去是凸显了“斗”字。全剧突出了一个“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和为贵的和是和谐的价值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认为该剧接地气的讲述了和谐、善良、真诚。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表示《劝和小组》从大众的审美潮流上实现了把日常生活审美化,称该剧将夫妻之间的、父子之间的,养老问题等很现实的问题,尽量的用一种审美理想去引领,提炼出来。此外仲呈祥认为该剧从大众审美流向上、趋势上,它起了一种很好的引领作用,“我们现在有一批作品是一味的把审美活动日常生活化,甚至于世俗化、媚俗化,以为那些东西就是最有人气的,也以那些一时间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而标榜自己。”

  原文联副主席李准则评价了几位演员的演技,“我觉得归亚蕾的表演有一点演戏的感觉,我觉得其他人表演都比较自然。那屋子四面都是玻璃窗,搞什么东西,有点为了做戏而做戏,这个老太太会演戏,他比其他几位,包括潘虹演的李总编,表演风格都比较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则就该剧选择的播出时间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劝和小组》放在十八大之后、两会召开之前播出,正好响应了政府调动社会自己管理社会的号召,让老百姓的精神能够释放出来,自我组织、自我协调、自我管理。

  轻喜剧效果薄弱 人物塑造不够饱满

  作为民生轻喜剧题材,《劝和小组》喜剧效果的呈现成为专家讨论的焦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认为该剧塑造喜剧性的人物性格及喜剧性时间方面薄弱一点,称喜剧不是单一靠表演来完成。另外,在视觉表现上,王伟国也指出大量的广角镜头使空间被无限扩大,剧中人物的真实生存空间被模糊,同时在广角镜头之后人物变形也比较厉害,这种变形会令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强加给观众。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则提出该剧人物性格不够饱满,他称该剧在呈现社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表达得比较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到普通人生活难题背后隐藏的体制问题。另外,几位劝和小组成员的人物性格还不够饱满和极致,缺乏看后让人念念不忘,时常回想的人物。(程兴家/文)

 

(责编: 颜芥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