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毒》能帮古天乐拿到影帝吗?

2013年12月06日09:49   娱乐专栏  作者:慕容天涯   我有话说

  《扫毒》里的古天乐,为纠结而生,因争议成谜。

  《扫毒》是新港片,有三十年最大场面般的枪火戏升级成战争片,更有家辉激吻变性人的超级噱头。《扫毒》也是老港片,有兄弟情义,有热血癫狂。观众们大爱这部影片里的三个男主角,亦爱争议颇多的古天乐。只因他再一次奉献出了超出水准的表演,于是网友冠以“帮古仔拿影帝”的噱头在网络上转发,且响应者甚众。说到底,古仔又一次成功的塑造了内心活动颇为复杂的角色。如果如西片将莱昂纳多定位为剧情片里“对抗中年危机的中产”,那么港片里的古仔就是犯罪题材中双面谍般的“纠结型男代言人”。

  但是这一次,古天乐好的没话说,苏建秋却坏得有争议。

  究竟他是不是一个“正常人”呢?

  争议之一:这个古仔有点“黑”

  在苏建秋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仔演绎出了三种不同面目。他前半段的反抗与阴狠,中段的掩饰和冷酷,以及结尾三位男主都爆燃的热血豪气历历在目。当然,那个最值得争议的古天乐,在前半段,行为上源于他的那个电话。观众所纠结的就是这个电话的行为合理与否。因为这种“不合理”来源于人物本身行为的前后不一。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苏建秋的“反水”是一种情节需要,但是却显得有些不符合人物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性格。但是要知道,从访谈等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陈木胜导演的初衷,是要求古仔这个角色完全黑化的。

 

  所以眼下这个是最适合《扫毒》的设置。苏建秋够坏,但不彻底。老港片面对这个问题,选择的方式一定是兄弟阋墙。这样一来,反派的任务就被古仔扮演的苏建秋提前完成。正邪对抗的主线亦宣告铺就成立。但是《扫毒》是新港片,很简单,为了文戏的需要,为了打破以往陈木胜枪火爆破到燃,故事稍显温吞的局面。必须有大量的文戏支撑,而且不能如《全城戒备》时内地演员吴京和张静初那条线的无趣和支离破碎,必须有一条主线去只贯穿全片始终。那么中段就黑化,一黑到底的苏建秋,远远不如一个贴合“选择”主题的眼下处理方式来得合情合理。

  这是最合理的苏建秋,他更有“选择”二字握在手里。

  争议二:每个人都有一次被原谅的权利

  本片有两个关键词:即选择与原谅。在这个过程中,三个男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去选择。是的,银幕上不缺选择,也不乏选择。但是能够一直在选择。去选择生与死,选择兄弟和女人,选择并肩作战或出卖朋友的电影,是虐到心里的。所以不仅仅是苏建秋纠结于是否去拨通了那个电话,为家庭选择自保的出卖朋友。通观全片,刘青云的执拗与逼迫,张家辉的纯良与决绝,都有两面性,都在做选择。

  再者,片中的人物都有一次或多次的原谅对方或被人原谅。人物关系错位至少三次以上,原谅与被原谅的对象更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切换。所以说,在后半段,才有机会让这些原谅支撑起文戏。展示三个男人的催泪魅力

  争议三:是帮古仔拿影帝还是他应该得影帝?

  古天乐,金像奖影帝。不知何年何月,更盼此时此刻。

  比如片中的一场重头戏,天台上的兄弟三人原谅对戏,苏建秋的惊人一跪后,观众几乎已是泪流满面了。可以建议这三人出一本叫做《好演员叫你哭戏十八招》的书籍,来讲述“演员的自我修养”了。在这个段落里的古天乐,有三人最多的对白,台词功底至少在粤语版之中的表现很值得赞许。时至今日,我们对于他的认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偶像”二字了。早期的古天乐喜欢在警匪题材和喜剧间切换游走。但是后期,意识到演技二字的重要后,他诸多当年靠着自毁形象的《夜叉》《门徒》等戏挑战自我,如今更以人物内心复杂多变的《以和为贵》《毒战》等片令人赞许,再到如今的《扫毒》。可见角色每每有争议的古天乐,都会奉献角逐影帝级别的表演。

     

  所以,时至今日,不仅仅是帮助古天乐拿影帝。而是他的凭借着自己的优异演技和出色表现,也配得上影帝二字。苏建秋在《扫毒》中不露锋芒的表现,无奈纠结的选择,以及令人泪流的赎罪,都是眼下对其最好的肯定。

  我们不“帮”古仔拿影帝,因为他应该“得”影帝。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古天乐 影帝 扫毒 警匪片 张家辉 扫毒古天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