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恩怨情感不应替代法度衡量

2013年12月16日12:21   娱乐专栏  作者:赵普   我有话说

  眼下是倒郭还是挺郭,赞抵制还是批抵制,只要发言,都属是非。我蹚浑水是因为这一事件已远超私人恩怨,看不同表态的众生相,实质是看国人的是非观、价值观、法制观。

  北京电视台王晓东台长辞世后,郭言不逊,虽然删除了微博,但仍激起微博、微信圈子里骂声一片。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没想到中广视协文艺委的一纸倡议文再掀波澜。

  我是北京电视台前雇员,无论是对这家机构,还是对我的老同事们都充满着感恩之情;我也是郭氏相声的喜爱者,无论是对他的文辞修养,还是对他的舞台表演都很欣赏。不是想两边讨好,而是想试试能不能丁是丁、卯是卯的分析这一公共事件。

  就事论事,王台长去世,郭德纲暗讽,这错的离谱!郭删除微博后还应该真诚道歉。对逝者不敬,践踏公序良俗,错之一。事后嘴硬死扛,虚以委蛇,导致负面扩大,事态升级,错之二。

  北京电视台的第一反应也有失当处。对郭的批评没有始于情绪,止于理性,而是任由员工情绪宣泄,甚至默许食堂做出“油炸***”的荒唐事来。即使是员工自发行为,作为机构也有必要进行规制。应该从起点就将此事纳入法制轨道解决。郭的言论是否构成侮辱、诽谤,是否对逝者和电视台构成名誉侵害,北京电视台、王台长的家人都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最终由法庭来判别是非。这样就可以将虚渺的道德争论,简化为实质的法律冲突。于公,讼争甩掉了机构与个人的不对等。于私,垂范了凡事讲求法律,不以恩怨的情感判断代替谨严的法度衡量。

  郭的崛起,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草根的胜利。他以一己之力,赢得了市场,他念兹在兹的“衣食父母”给了他巨大的支撑和鼓舞。客观上这对所有体制内表演团体或个人都构成了压力。而这一“压力”的反作用力也常常将郭推到风口浪尖。他的口无遮拦,他的江湖豪迈成了一柄既抬高他“庶民领袖”声望、又常常陷他于不仁不义境地的双刃剑。有人不分皂白的赞他捧他,与其说是由衷地喜欢这个人,还不如说是乐见他打破原有社会差序,挑战旧例陈规的行止。

  以国家级社团的名义抵制一名艺人的不端,本无不妥,但若在必要的法律行动后再行呼吁则更主动。道德大棒可挥,但终极目的不是封杀一名艺人,而是藉机倡导法制,藉机呼唤文明,藉机建设理性。

  郭是继续红,还是就此消失,唯一能够给出答案的是观众,是他的“衣食父母”。郭若继续冥顽,相信他的“父母”会晓以厉害。郭若幡然醒悟,相信他的“父母”依然会疼他、爱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郭德纲 北京电视台 赵普 王晓东 中广视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