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十年,星星堆满天
韩松落
以2013年“快男”赛事为主题的纪录片《我就是我》即将上映,十几位上届“快男”担任影片主角,又因为恰逢“选秀十年”,多位“超女”、“快男”也在其中亮相。他们的出现,再次带起我的惊愕,原来,我们的生活里,曾经出现过这么多星星,而我们竟也容纳下了他们。
选秀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造星方式,萧敬腾在接受《非常道》的采访时也说:“选秀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快的成名方式,现在不像几十年前有星探去挖掘明星,不可能再发生了。”星探,也许即将成为一种古代的职业,星探在西门町的街头和林青霞的遭遇,很快会成为一个传说,现在的造星方式,是工业化的、量产的,不仅因为增加了选择面,更因为,选秀过程本身,就会帮助星星们积累娱乐资本。所以,上届“快男”舞蹈老师阿Kenn这样说:“他们花两个月,就能得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明星要花五到十年才能有的感受——这是一种幸运。”
工业化量产的结果,是娱乐人才大量出现。因此,想起选秀,我这种紧张症患者,首先想到的问题是,要怎么消化这么多的星星?要知道,仅仅是湖南卫视的一档选秀节目,就会在各个地区激活许多人才,入选二十强的选手,基本就算是小规模成名,何况,湖南卫视的这类节目不只一档两档,而全国有许多卫视,十年时间下来,星星已经堆满天,我们的天空,会不会太过拥挤?
毕竟中国大。四处走一走,不能不惊叹,我们对娱乐人才的消化能力,大得惊人。除了过去那些主流的明星消化渠道之外,各个方言区域,需要自己的明星,广州、上海、东北的本土明星,在本地炙手可热;各种网络音乐平台,在制造和消化自己的明星,QQ音乐、虾米、网易音乐和优酷音乐人上的许多歌手,在他们的一池春水里活得非常滋润;电视和网络视频节目,催生和消化了各种通告明星,他们扮演评委、厨师、情感辅导师,以及各个领域的达人。总之,不愁没有星星,也不愁星星们没有去处。
工业化量产明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容量足够大,而是因为,这是个流动的时代。就像齐格蒙特·鲍曼在《流动的生活》中说的:“没有什么可以免受用之即弃普遍规律的支配,也没有什么可以被容许在过气之后继续存在下去。”
这可能才是真相,娱乐资本,之所以把选秀作为觅星和造星的重要手段,批量制造大小星星,不只是为了储备、为了扩容,而是因为,在这流动的时代,星星们很快就会过气,谁都无法逃过“用之即弃”的残酷现实,必须要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才能维系台面上的繁荣和新鲜。如果一次选秀,选出来的不是二十强,而是五强,那么,三五年之后,台上很可能空空荡荡。
流动是残酷的么?对于选秀比赛二十强的某位选手来说,的确如此。但也正是流动,让我们的世界扩容,财富会因为流动而增加,娱乐人才,是因为流动,才被轻松吸收。从那个缺乏流动,只能盯着几个频道几十个明星看的时代,走进这个星星堆满天的时代,流动的优点非常明星。更让我们讶异的是,我们竟也轻松胜任了这一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