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止一个人和我说过威尼斯大不如前,今天亲眼一见果然如此。有几个事情颇让人玩味。
首先是开幕片的媒体场上座率,等到开演时候那个大妈意大利口音的“Thank you for yourcooperation”念出来的时候,我回头一看居然还有很多空位,上座率还不到8成,远不如咱们三线城市的贺岁档。
到了新闻中心也是,空出了一些座位,在戛纳这样的情况断不会发生,记者不挤破头才怪。而且新闻中心网速超慢啊摔。
听刘敏老师说,今年的注册记者都没超过3000人,不得不感叹,威尼斯真是不行了。
晚上看了《亲爱的》媒体场,片子两个多小时。最后插入了主演和电影中原型人物相见的新闻片段,这段我觉得挺雷的,强烈的制作花絮既视感和明星下基层宣传片……不过这一点也和《中国合伙人》结尾有点像,陈可辛是不是用这招上瘾了?
演员方面绝对是集体大爆发,黄渤和郝蕾一如既往地好,这种好不但体现在感情上,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精确,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电影里面,表演的精确是非常不容易的。赵薇这次突破非常大,大家在预告片里面已经看到了,我觉得她最大的变化就是豁得出去,而且找了在这部感情浓度的电影里存在的状态。佟大为很有意思,这个角色看似和电影有点不兼容,但其实这恰恰是电影需要的,佟大为扮演的律师有着很强烈的间离效果,他其实扮演的是观众的角色,从麻木到投入,很像现在的都市人,在陈可辛的电影里,佟大为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之前以为这部电影是苦情戏,但其实嘛。虽然泪点多,但其实不是那么煽情,有很多社会调查的影子,这次剧本很精致,对失孤家属、人贩子、警察局这样的社会系统、大众眼光都有照顾,而且一两个小细节非常动人,柚子君也被赵薇和黄渤那段煽到了。看得出来陈可辛团队做了很多的案头工作,得到了很多鲜活的素材,也正因为此,导演有点舍不得下剪刀,导致故事有点长。
整体来说《亲爱的》值得推荐,从《中国合伙人》开始,陈可辛找到了现在内地观众的G点。
开幕式又有人抗议了,意大利人每年红毯都抗议,各种不高兴。不过红毯人气也真是不高,排队等签名的粉丝都不多,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麦当娜导演的新片首映,阵仗是我参加过威尼斯最大的一次。
这次还有一个新的经历,参加了开幕酒会,以前只参加过东京电影节的开幕酒会。酒会其实就那么回事儿,无非就是吃饭聊天,自助比我想象的好,菜做的还不错,甜品和水果格外丰盛,为了减肥,我一口甜品没吃(此处雪地婴请点赞)。
不得不吐槽一下意大利人的秩序,基本和贵国一样,最初我还打算排队,但是后来发现经常被插队。
咱们翻过头来说说电影吧。开幕片《鸟人》,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奇怪的副标题“The Unexpected Virtue ofIgnorance”,直译过来就是“无知的不期而遇的美德”,是男主角RigganThomson(迈克尔·基顿饰)话剧公演之后的报纸评论标题。从目前的评论看,拿一个奥斯卡提名应该问题不大。
《鸟人》也是伊纳里图在《美错》之后的又一次出手,讲述了一个过气明星,自导自演舞台剧的故事。这个电影有几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一个是长镜头,电影的镜头数不超过十个(考虑到部分长镜头经过特效合成,实际镜头应该在20个左右),很多媒体把这个和希区柯克的《夺命绳》相比较。而仅有的几次快速剪辑都是类似于彗星、奇怪的动物这样有点魔幻的东西。和《海上花》不一样的是,《鸟人》摄影机的运动非常复杂,借助各种特效,在舞台、后台、室外、天台等各个地方自由穿梭,特别过瘾。影片的摄影师就是《地心引力》和《人类之子》的摄影艾曼纽尔·卢贝兹基,因此长镜头什么的不在话下。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这部电影和戏剧的关系,故事发生在百老汇,电影里的话剧改编自美国著名小说家Raymond Carver的”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Love”,话剧舞台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空间,也正因此,我觉得这部电影追求长镜头的形式是必要的。时代广场、戏院大堂、舞台、后台、Riggan的化妆间,尤其是Riggan在自己的化妆间(也可以理解成是他的住所),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超能力,比如悬浮、靠意念移动物体,并且和之前的电影角色鸟人有精神上的互动,毫无疑问这个地方是男主角的心灵居所。
还有就是爵士乐,电影中用了大量爵士鼓打造了一个躁动的内心世界,而每次平和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就是RigganThomson感受心灵救赎的时候,不过好景不长,很快他又陷入到了困境中。
Riggan以前靠《鸟人》系列超级英雄电影获得了成功(“鸟人”的字体特别像《钢铁侠》),而在电影中也提到,迈克尔·法斯宾德、杰瑞米·莱纳、小罗伯特·唐尼都去演了超级英雄电影,而和基顿对戏的爱德华·诺顿也曾经演过《绿巨人》。在电影中像这样嘲讽漫画英雄电影的情节也比比皆是,反讽的是,这样一个鄙视商业片的男主角,却只能在幻想成为鸟人的世界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整个电影气质连贯,各种奇思妙想和讽刺好莱坞百老汇的台词(我一定是听不完全懂了)非常过瘾。但我有一点不满意,就是电影到了快结束时候的叙述方式,每一次都在用同样的招式推进剧情,大家总是感觉这个角色要自我了断,可就是死不了,一次次的在幻想和现实边缘游走,本来就是俗套,居然用了那么多次。
还有一个小花絮,爱德华•诺顿在电影里露了屁股,一点都不翘……
威尼斯日单元的闭幕片《梅西》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有一个媒体场,作为伪球迷的我当然要看。
导演阿莱克斯·德拉·伊格莱希亚曾经拍过《伤心小号曲》,《梅西》把纪录片、故事片和影像资料做了结合。拍摄方法也很有意思,剧组把所有和梅西有过交集的重要人物,拉到一个饭馆攒了个饭局,大家就开始海聊梅西,每个人负责他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相应段子(我当时心想这么拍电影真省钱)。
参加饭局的有像克鲁伊夫这样的足坛名宿,也有伊涅斯塔、皮克这样的梅西巴萨队友,还有梅西的发小、球友、同学邻居、老师,针对于这个球星的生活做了很多细致的讨论。特别是一些生活片段,导演还找来演员来了一个原样重现,穿插当年的影像资料,一个鲜活的梅西就这样和观众见面了。
电影也提及了一些梅西不大被人所知的生活经历,比如鼓励他走上足球道路的是奶奶,他每次进球之后双手指天的动作就是告慰他的奶奶;梅西小时候得了一种没法长高的怪病,后来是靠坚持治疗才达到了现在的身高;还有梅西玩PS足球一输就拔电源的段子……总之还挺好玩的。
不早了,晚安。
つづ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