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届金球奖获奖电影全解析

2015年01月12日14:05   娱乐专栏  作者:影视独舌   我有话说

  影视独舌第194期

  北京时间1月12日上午,第7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举行。《少年时代》、《布达佩斯大饭店》分获剧情、喜剧类最佳影片,理查德-林克莱特凭《少年时代》获最佳导演。“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与朱莉安-摩尔分获剧情类电影帝后,艾米-亚当斯、迈克尔-基顿获喜剧类影后、影帝。

  (1) 《少年时代》:细微至深,成长至美

  导演: 理查德·林克莱特

  编剧: 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 埃拉·科尔特兰 / 帕特丽夏·阿奎特 / 伊桑·霍克 /罗蕾莱·林克莱特 / 史蒂芬·切斯特·普林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很少人能够像理查德·林克莱特那么有诚意,沉得住气花上十二年的功夫去拍摄一部电影。在这部名为《少年时代》的电影中,导演用摄像机追踪了一位男孩从六岁到十八岁的成长经历,从童年时的懵懂到青春期的叛逆,再到成年后的稳重,每个人几乎都在这位叫做梅森的少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时间”是理查德·林克莱特钟爱的主题,“爱在三部曲”间隔的九年,给我们留下足够的间隙揣摩发酵爱情的深意。这一次,《少年时代》超越前作,毫无顾忌地让光阴改变容颜,将人生的瞬间娓娓道来。一纪的时间,少年长出胡茬,父母生出皱纹,哈利·波特一代的哀与乐,隐匿在音乐里,向我们点头致意。理查德·克林莱特凭借这部160分钟却丝毫不给人冗长之感的佳作,在柏林电影节最后的收官阶段,掀起了观众热捧的狂潮。

  是啊,有谁会不喜欢这样的电影。细微至深,却丝毫不狗血,导演有意地削减甚至禁止过度戏剧性的出现。曾经在成长电影中看到太多的初吻和性,《少年时代》将它们统统撇开,转而用梅森的三次远足区隔和标志他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大多数人会在成长中遇到的“死亡”命题,也在导演的再三考虑下淡出电影的叙事。饰演女儿沙曼萨的罗瑞莱·林克莱特是导演的亲闺女,她说自己曾有一年不想继续拍片,问父亲能不能让角色死去,被父亲一口否决。基于现实的日常观察,让电影有一种非同寻常的亲合力,饰演父母的伊桑·霍克和帕翠西亚·阿奎特更是将这种平易近人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话痨的风格,几乎和“爱在三部曲”一脉相承,父母与子女絮絮叨叨的聊天、争吵包裹着两代人之间的细腻感情,与政治艺术无关。这一刻,只有时间与爱在发声。

  《少年时代》掺杂了导演对于自己德州的童年记忆,却也毫不吝啬自己对于当下青少年的观察。电子游戏、哈利·波特、9·11事件、美国大选……或大或小的个人与社会事件在小家庭的生活中投下印迹,也让电影不仅仅是一段个人经验的重现,而成为一幅更具普世性的当代美国风情画。《少年时代》不是如《人生七年》那样纯粹的纪录片,精巧的故事桥段皆出自演员和导演的共同合作,虽然存在即兴表演的成分,但电影整体的框架早已经在理查德·林克莱特的脑海中铺陈。剧情在“日常的平庸”和“瞬间的趣味”之间,取得了某种完美的平衡。

  无疑,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工作方式是值得令人尊敬的。在快速消费的当下,电影工业亦追求瞬间的价值与效益。像《少年时代》这样的小成本独立制作,本身就担着极大的风险。好在,有这样一群忠诚的演员,愿意跟着导演疯狂地玩耍,一路顶着“未完待续”的压力,守护这个令人兴奋的秘密。呈现在银幕上的成品,最终没有让我们失望。

  文/鸡头井

  (2) 《鸟人》:不想当超级英雄的演员不是好花瓶

  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编剧: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 NicolásGiacobone / Alexander Dinelaris / Armando Bo

  主演: 迈克尔·基顿 / 爱德华·诺顿 / 扎克·加利凡纳基斯/ 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 艾米·莱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这是一部个人化风格十分明显的片子,类似上帝视角的夸张长镜头,癫狂肆意的架子鼓配乐,以及贯穿全片的爆发式的对白和表演。与其说是暮年蝙蝠侠基顿的本色演出,倒更像是导演冈萨雷斯对自我认知和社会价值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思考。

  故事的情节简单到几乎不需要剧透,从预告片里就能猜出十之八九。风靡一时的超级英雄鸟人的演员人到暮年,事业低谷,家庭破碎。于是他孤注一掷投资了一部百老汇的舞台剧,企图摆脱只因超级英雄而被大众凝记的花瓶形象。无奈接二连三的小挫折让这部舞台剧的上演一波三折,而他愈是想逃离鸟人角色的阴影,鸟人的声音却愈是像一个幽灵一样挥之不去。以至于男主舞台上一次夸张的举动使舞台剧声名大噪之后,他选择了用鸟人的方式,和鸟人一起,飞离了这个热闹嘈杂荒诞的世界。

  全片弥漫着导演浓浓的反消费主义倾向,里面对时下超级英雄电影以及网络社交媒体的揶揄比比皆是。片中男主投资的舞台剧是“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同样的问题也可以用在演员身上,当我们谈论演员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片中的男主就处在这样一个既需要演技被认可,又不希望被作为鸟人的形象而受到过分关注的挣扎的漩涡中。

  片中感触最深的两个镜头,一个是男主在舞台上喊出“I aminvisible!”,另一处是男主赤身裸体走过纽约街头,大众纷纷前呼后拥地拍照留念,口中高呼“Hey,birdman!”。在聚光灯下却不被看见,赤身裸体却仍然摆脱不了角色的外衣,物质的浮华和内心孤独终究难以调和。即便在他苦心经营的舞台剧登上了报纸头版,大众关注的焦点仍然是跟表演无关紧要的血洒舞台的新闻桥段,最终在他若干次尝试撕去鸟人的外衣而失败之后,最终决定与这个消费之上娱乐至死的世界诀别。这也是为什么EmmaStone在开放结局的最后把头伸出窗外,仰望天空,因为他终于自由了。

  如果说黑天鹅写的是对于内在自我的发现,这部电影写的就是对于外在自我的逃离,一个类似公民凯恩一样被包围不被理解的悲剧故事。即使跳出演艺圈的范畴,我们也无法逃出这个“我是谁”的问题:你是你自己?还是别人眼中的你?

  当然这个片子太沉重了,花两个小时讨论一个中年人自我认知的严肃话题不是每个人都能提得起兴趣的,就像片中导演一句自嘲的对白所说的“没人会在意你那些种满哲学意味的情节和对白”。

  文/KITTYHAWK

  (3) 《布达佩斯大饭店》:万丈红尘中的体面人

  导演: 韦斯·安德森

  编剧: 韦斯·安德森 /雨果·吉尼斯

  主演: 拉尔夫·费因斯 / 托尼·雷沃罗利 / 艾德里安·布洛迪/ 威廉·达福 / 裘德·洛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英国

  影片大牌群星璀璨,故事行云流水,美术过目难忘,音乐灵动悦耳。如果你熟悉韦斯·安德森,那么,《布达佩斯大饭店》简直是一次无与伦比的豪华盛筵,一场停不下来的华丽舞会。

  如果你刚好认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这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感来源,那么,电影在最后流露出来的的惆怅与悲伤——转瞬即逝却彰显出来的人性光辉,一定会猝不及防地击中你。如果你不认识,或许听闻过茨威格和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那时正是1942年,德国法西斯肆虐欧洲。茨威格因为欧洲的沦陷而离开,因为旧世界和人类文明的陨落和毁灭而绝望。《布达佩斯大饭店》便是借一名作家(他)的口吻来讲述故事,主人公古斯塔夫更是在外形上与他有相仿神似。

  从古怪的贵妇到愚蠢的警察,从滑稽的门童到可笑的杀手,《布达佩斯大饭店》把其他人都织在了一张大网上,但他们统统只是为了映衬古斯塔夫的存在。作为一个体面且讲究的人,古斯塔夫更多拥有的是一种“世俗的高贵”,而非艺术家式的自命不凡和孤芳自赏。毕竟,他服务于这家布达佩斯大饭店,他教给Zero很多东西,甚至为他付出了一切。他所维护的尊严不仅仅是来自于他自己,更多是Zero——这个来自欧洲以外的年轻难民。也就是在这个结尾处,电影突然摆脱了先前的嬉闹顽皮,流露出人生如寄的真性情。

  不计这个结尾,在多数时候,《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个韦斯·安德森风格的娱乐片——大牌云集的商业电影,粉嫩嫩、萌兮兮,与众不同又自有妙处。电影里头的人物一会像默片,一会像惊悚片,一会像卡通片,更多时候又像韦氏自己的作品。他们不停地做着切割画面的快速运动,从横向到纵深,连飞带跑,以至银幕画幅比也一块变形扭动,充满了神奇的魔力。

  至于电影感人的地方,或许稍稍需要补一番时代大背景。当然,你也可以不认同茨威格面对生活、面对世界和面对人类文明的决绝态度,甚至有人不免要冷笑,与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灾难相比,欧洲人简直还是太幸运了。只有满怀对世界的爱,茨威格才之所以成为茨威格。也只有满怀对电影的爱,韦斯·安德森才会拍摄出这部《布达佩斯大饭店》。

  文/木卫二

  (4)  《万物理论》:对霍金老师的强悍致敬

  导演: 詹姆斯·马什

  编剧: 安东尼·麦卡滕 /简·霍金

  主演: 埃迪·雷德梅恩 / 费莉西蒂·琼斯 / 艾米丽·沃森 /大卫·休里斯 / 查理·考克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对霍金的了解,笼统讲有三种:

  1.知道他写过《时间简史》,知道他有残疾,知道他现在说话像机器人;

  2.读过《时间简史》,或者对他的理论物理有过更多掌握的人;

  3. 以为他写了韦小宝的人。

  《万物理论》讲的是Hawking从剑桥到晚年的经历,着重描绘了他和家人(尤其是妻子Jane)如何抵御ALS(冰桶挑战都没白玩吧)疾病摧残的故事,外壳是一部励志片,而实心却是一部很人性的感情片。来自最顶尖理科领域的坚定无神论者Hawking,在一个趴体上遇到了学习西班牙语/法语的虔诚国教教徒Jane,彼此吸引,又互相启发,一段故事就此展开。

  影片开始几分钟后,我们便开始看到Hawking身体发生变化的一些症状,捡起笔的手指姿态、不小心打翻咖啡、差点赶不上火车,等等,直到他跌倒在校园之中,终于被诊断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其症状之一就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告诉他只剩下两年的寿命。Hawking随后郁闷了一阵,是Jane的坚定不移使得Hawking一直撑下去,不仅拿到博士,还放了死神的鸽子。

  我觉得Jane才是电影真正的主角,整部影片最摄人的部分就是Jane在照顾Hawking以及几个孩子的时候的辛苦和自我挣扎,随着年月的积累而产生的心理纠葛。

  此部电影最大亮点就是表演了,除了FelicityJones,饰演Hawking的男主角EddieRedmayne也非常强悍,至今仍在很多人心目中最配奥奖提名的名单上靠前。他在拍摄中一直在靠一名舞蹈家指点,得以将Hawking在不同身体条件下的不同运动姿势表现得栩栩如生,更令人佩服的是电影是按照场景、而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拍的,说明他在拍摄过程中(尤其是剑桥的戏)有时要反复转变自己的形态和姿势。不仅是体态上,对于Hawking的表情、脸部肌肉的走势、甚至不同阶段中不同的发声方式,都表演得非常好。随着电影的前进和Hawking病情的恶化,观众看到这个科学伟人从年少青松到盘曲于轮椅中的过渡,这是非常心疼和心碎的。

  不过,对我来讲,电影对于Hawking个人的成就表现得太局限,只是通过一些人生中最顶峰的场面加上音乐效果做出了势头,却没有真正的开发Hawking科研上的突破以及与之相关的抗争。到头来,这部电影作为传记体裁,还是略显平庸,如果剧本给了AaronSorkin之类的人写,或许就会提高一个层次。

  文/LEO

  (5) 《依然爱丽丝》:对年华老去的可怕憧憬

  导演: 理查德·格雷泽 /沃什·韦斯特摩兰

  编剧: 理查德·格雷泽 / 沃什·韦斯特摩兰 / LisaGenova

  主演: 朱丽安·摩尔 / 凯特·波茨沃斯 / 肖恩·麦克雷 /亨特·帕瑞施 / 亚历克·鲍德温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最近还看了诺兰的《记忆碎片》,也是部神作,不过人家那丢失记忆丢失得无比酷炫。不仅不会因为自己的极度健忘而沮丧失落,反而还自己利用自己“秒忘”的技能把自己绕进一个永远破不完的案件之中,每天都过得无比充实、悬疑,紧张和刺激并存。

  这部电影讲的也是记忆丧失,不过相较于上一部电影就明显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病情也自然是由初期发现,到后来的逐步恶化。

  那么泪点在哪里呢?大概就是因为是写实风格吧。主人公独自面对着医生,在还未确诊的状态下的时候。凌晨了都睡不着觉,起身找安眠药,未见药效,终于无法抑制心中的恐惧,向身边的丈夫倾诉。然后我就突然想到我妈.。。半夜睡不着觉的感觉真的很难受啊.。。医生说,Alice只是记忆上出现问题,但是思维依然灵活。可是越是如此,才越是让人恐惧。

  这感觉大概就像坐在屏幕前看剧集的观众,荧幕上主人公们彼此的小误会被旁人的恶意曲解而无限放大。作为观众,他们的一举一动你看得清清楚楚,但你也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干等着剧集自然往后发展。

  Alice,依然还是Alice。

  记忆容易丢失,就借助智能手机帮助自己;要上台演讲,担心会忘记读到哪里了就带着记号笔,读到哪就划到哪;演讲现场出了小差错,也能自然地调侃下自己的病症让大家一笑而过;有重要的事情要提醒自己,会在电脑显眼的地方写下步骤,会自己录制视频叮嘱自己要做的事.。。

  虽然记忆总是走得很快,但是能做到的事情还是处理得仅仅有条,如影片名所说:StillAlice

  依然爱丽丝,依然是那个精炼能干的爱丽丝。

  然后看完这个电影觉得生病真的是件好可怕的事情,变老也是件好可怕的事情。看到爱丽丝按照自己先前的指示,一次次踏上楼梯去拿拿一罐子药片的时候,真的觉得这个世界好残忍,这种病症好残忍。还有她在家里,乱蓬蓬毛糙糙的头发与丈夫和女儿整齐光泽的头发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时候,真的会觉得好难过。

  文/MINNU

  (6) 《利维坦》:对腐朽体制的绝望探求

  导演: 安德烈·萨金塞夫

  编剧: 安德烈·萨金塞夫 / OlegNegin

  主演: 阿列克谢·谢列布里亚科夫 / RomanMadyanov / 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 / 叶莲娜·丽娅多娃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很少有电影让人看完之后如此沉重绝望,导演无情地把希望一个个地扼杀在你面前,留下的似乎便是无尽的黑暗。

  电影仅就故事而言,便很具现实色彩。讲述男主一家所谓的“钉子户”与政府抗争的始末,又引发出家庭情感纠纷,最后家破人亡的结局自然也是预料得到。其中政府的腐败,从官员到体质,勾结袒护,暴利强权,而勤勤恳恳,遵纪守法的普通百姓在威逼压迫下的无力挣扎,看来觉得残酷却无比真实。从空洞冗长的宣判文书,到上诉举报的闭门推脱,再到暴力胁迫栽赃报复,这些几乎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实写照。只能叹息这种题材在我国是无论如何也过不了审,就算过审想必也没有人感拍的如此决绝黑暗。

  当然,电影讲好这样一个小人物与体制抗争而失败的悲剧故事,来借此针砭时弊,虽然差强人意,但却有些乏善可陈。电影更耐人寻味的还是在于存在与人物和情节中的暗喻。而同样题材类型,《一次别离》已经封神,本片却似乎还是差着一口气,至少在隐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上没有《别离》那么清晰深刻。

  所谓的隐喻,从片名便开始。Leviathan本身是宗教中的海怪,庞大凶猛,难以征服,而这便是整个尾大不掉,腐朽至深的国家体制的象征。而电影便是从男主切入,来探寻抗击、驯服、拯救这个“大海怪”的方法。男主具有一切典型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特性,勤恳憨实,却也冲动鲁莽,他的困境,便是腐败强权的政府所造成的,而这便与俄罗斯的现状暗合,所以男主之后的种种探求,便是在象征着腐朽体制的改革尝试。

  而首先,电影一开始,男主便找到了他的律师战友。很明显,律师象征着现代西方的民主法制,年轻帅气,机智善变,没有信仰,崇尚真理,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吸引力,甚至一度很有成效,让代表腐败官僚的市长十分棘手,也让男主一家似乎看到解救的曙光。但问题随之而来,外表的光鲜和信仰的缺失带来的便是欲望和罪恶,讽刺的是律师所谓的公正司法,实际也是没有实际凭证的勒索威胁,所以同样虚伪的“西方法制”依旧无法抵抗根深蒂固的官僚,最终还是以失败逃离而告终。 

  影片临近尾声,Leviathan也被点了出来。在传统、官僚、法制、折中都相继绝望后,答案似乎留给了信仰和宗教。但是宗教也是不可靠的,主教对官员的打太极,律师的忏悔不等于赎罪,而神父更是在男主的求助下反而把重担赋予男主,最后主教在不公中对“真理”“真实”的宣扬,都是在对宗教信仰的虚伪做着讽刺。

  最后的希望,也许只剩下象征下一代的儿子。可是在收到如此多的重创下,毫无依靠,寄人篱下,他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破朔迷离,难以想象。也许就如同影片结尾的那座举行海怪,已经腐朽入骨,似乎病入膏肓,探寻竭尽,只有绝望。

  文/ballsirius

  (7) 《大眼睛》:文艺女青年不可欺

  导演: 蒂姆·波顿

  编剧: 斯科特·亚历山大 /拉里·卡拉斯泽斯基

  主演: 艾米·亚当斯 / 克里斯托弗·沃尔兹 / 克里斯滕·里特/ 詹森·舒瓦兹曼 / 丹尼·赫斯顿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第一次看海报上那个直勾勾盯着世界的大眼睛就好像是童话一般,再一看蒂姆伯顿导演,所以总以为影片里的大眼睛会活过来。

  《大眼睛》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一种名为“大眼孩子”的插图流行起来。不久,其作者沃尔特·基恩遭到起诉,被指责盗取他人作品,而对方正是沃尔特的妻子玛格丽特。玛格丽特表示,大眼孩子的绘画原本出自她之手,性格内向的她每天在地下室里作画,而丈夫沃尔特仅仅是在画作下方签上自己的名字进行销售而已。最终二人婚姻破裂。事情闹上法庭后,法官让二人现场作画,沃尔特推三阻四,借口不断,最终版权案真相大白。

  电影布景确是蒂姆伯顿由来已久的风格,各种纯色的布景搭配让上个世界中叶的旧金山宛若童话一般,与布景对比,大眼睛画作的颜色却没有那么亮丽,也许也映衬出玛格丽特一直以来压抑的心境。这种压抑大体来源于经济压力、对男性的妥协。蒂姆伯顿虽然以童话著名,但他的作品里从来不缺对于世俗人性的讽刺,甚至这些人性的阴暗面就是破坏主人公童话般完美生活的罪魁祸首。

  玛格丽特的这种压抑从第一次的忍让渐渐堆积起来,直到女儿发现真相。其实她创作大眼睛的灵感没有明确的表达,但只有女儿和大眼睛的孩子是她生活中的一切。或者在她的世界里,女儿和大眼睛孩子合二为一,从小女儿知道自己就是画上的孩子,无论妈妈做什么事,女儿支持着她,最终翻身找回公道也是因为女儿的坚持。女儿给了她一切,她的灵感、她每天坚持的动力、她找回公道的决心。

  此片确实是传记片,情节故事上没有任何出人意料的地方。但二位主演的一颦一笑把角色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瓦叔又是以自己一惯假装正经的表演方式,活脱脱地成为了一个盗卖妻子画作的骗子。瓦叔个人的说话方式总是和他的角色很完美的融为一体,不得不说奥斯卡影帝可不是闹着玩的;艾米女神的玛格丽特唯唯诺诺,心神不宁,上个世纪被男性打压的艺术女青年的日子可不好过。 

  也许蒂姆伯顿就是想玩一次波澜不惊,在缓缓的温柔的叙事小调中讲述了一个前期略显压抑结局无比舒服的故事。

  文/嘿嘿教父

  所有影评来自豆瓣网

  附录

  获奖名单

  最佳导演    理查德-林克莱特/《少年时代》

  最佳剧情片    《少年时代》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     埃迪-雷德梅恩/《万物理论》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    朱莉安-摩尔/《依然爱丽丝》

  最佳音乐/喜剧片     《布达佩斯大饭店》

  最佳音乐/喜剧片女主角     艾米-亚当斯/《大眼睛》

  最佳音乐/喜剧片男主角 迈克尔-基顿/《鸟人》

  最佳女配角     帕特丽夏-阿奎特/《少年时代》

  最佳男配角 JK-西蒙斯/《爆裂鼓手》

  最佳外语片 《利维坦》(俄罗斯)

  最佳剧本 《鸟人》

  最佳原创音乐 《万物理论》

  最佳原创歌曲 Glory/《塞尔玛》

  最佳动画片 《驯龙高手2》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金球奖 少年时代 朱莉安摩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