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4》:学着用音乐讲故事

2016年01月19日16:50   娱乐专栏  作者:天方影谭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天方影谭

  转眼我是歌手到了第四季,作为一档歌唱类节目,我是歌手给人的感觉是这节目有逼格,特别是每每有大神来点评唱功之时,一连串的专业术语总是能令人不明觉厉。而另一个重要的看点,就是排名淘汰的赛制了,这极大地调动了观众们的参与度:为喜欢和支持的歌手做选歌的建议,以及总结遗憾离开的原因。

  就我个人而言,第三季是我很不喜欢的一季,或许是因为韩红这样的红专背景的大咖歌手的缘故,隔着屏幕都感觉那种路线正确的主旋律感呼之欲出。更关键的是,这样的设置伤害了悬念。在我看来,我歌是一个各种类型音乐争奇斗艳的平台,一种过于大气,或者说太过隆重的演唱,难免显得太过刻意。所以就到了第四季,一看首发阵容:一半歌手我不认识。看到这个结果的我是带着欣喜的,因为陌生意味着期待的神秘性。而最终的排名看,也颠覆了第三季那样的大咖一上来就登顶的无聊,两位后辈歌手,凭着自己鲜明的声音得到了投票肯定,为乐坛注入新鲜血液,作为观众,感到的是不小的振奋。

  但,令许多用音乐质量好坏作为评判标准的人诟病的是,这个舞台上,唱得好和排名好似乎并没有一种直接的对应关系。更进一步说,就是专业人士和普通听众他们对于一首歌的评判其实是有着差异的,而且还不小。我歌的投票者是现场的观众,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主观性,毕竟每个人的品味相去甚远乃至完全对立。可这种不确定性,虽然对绝对公正有损,却也增加了节目的看点。我认为,拿殿堂的标准看我歌是不对的,因为它只是个综艺节目,是个真人秀。从穿插在歌手登台前的参赛准备花絮,到观看其他歌手的表情特写,还有歌手的私下生活,他们的家人朋友等,都说明了一点,即作为综艺的我是歌手,其真正的目的,是用音乐去讲故事。故事并不等于着那种开口谈梦想,聊悲惨身世的粗暴综艺煽情,在这一点上,我是歌手采用的是潜文本:让观众自己去挖掘每个歌手身上的故事。你能看到,对于歌手的日常,私生活的展示,其实都是粗略的,很克制的,但它们同样能够引起你的好奇。比如,老歌手上节目,往往想要重新证明自我,新歌手则是放手一搏,新老歌手都有故事,只要你对他们起了兴趣,不仅仅满足于听他们的歌。而每一首被选作参赛曲目的歌,它们也有故事,它们是谁写的,被谁唱过,都能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每一个听歌的人,他们都有故事,或许是歌声触动了心中的回忆和思绪,或许是歌手唤起了曾经的年少和轻狂。总之,故事很多,但都没被直白地讲出来,他们含蓄而隽永,因此也有了迷人的魅力和诗意。

  戴着耳机听歌的人不会看到,歌手在唱这一句的时候,眼角是否泛起泪光,或是眉头是否深锁。把视觉和听觉融合到一起,扩大感官的愉悦,是我喜欢我歌的最大原因。反正,我听不出哪个音难度高,哪首歌唱的技术好,但我爱看热闹啊。演唱二字,是由表演和唱歌组成的啊。从这一点上,歌声可能就不仅仅是歌手的唯一武器了。而舞台的肢体和语言表现,也能增加好感度。Haya的红纱裙飘动,带来异域风情的空灵;黄致列台下会卖萌,台上深情,还会模仿,综艺感很强;李玟的脱鞋,是从女神的台阶上走下;李克勤则用的是回忆,时空和老歌;赵传好像云淡风轻,又好像有点拘谨;徐佳莹文静清秀,甜美腼腆,投票第一有点出人意料;信高高大大,酷帅,冷冷地,带着点小叛逆。这些风格,超越了声音的载体,精彩也迸发地更加炫目。

  然而,第四季第一期最后的并列第七成了不小的败笔。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相信这个如此戏剧化的结局。本来8位歌手当场淘汰一位,是倒逼他们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从而实现开局即高潮的效果。可是,高潮却在最后这一环节,彻彻底底地泄了气。

  常言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已经到了第四季的我歌,若是想要再现火热的收视,除了实打实地用更好的音乐来感染观众,似乎并没有更好的方法。希望作为音乐真人秀的我是歌手,真人的成分多一些,秀的成分少一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我是歌手4 真人秀 音乐 我是歌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