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舞台:重逢永别于是之-擦肩而过的姜文

2013年01月25日10:21  新浪娱乐 微博
姜文曾在对话新浪娱乐时,反复提及戏剧对他的影响。他作品的节奏、色彩都带有强烈的舞台感。姜文曾在对话新浪娱乐时,反复提及戏剧对他的影响。他作品的节奏、色彩都带有强烈的舞台感。

  姜文被称“于是之第二”曾翻墙要偶像签名

  在于是之的“王掌柜”之后,除了舞台上的继承人梁冠华和电视剧里的继承人陈宝国外,还有一位并未演出《茶馆》,却总被人提起的演员,那就是曾被人称为“于是之第二”的姜文。

  当年,于是之曾建议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重排《茶馆》,他表示自己演的王利发没有那么圆满,始终寄希望于来者。虽然于是之没点明“来者”是谁,但当时的青年演员姜文却是于是之时常提及的人。

  姜文对于是之也是非常崇拜,他曾表示自己读大三时就已经看了无数遍于是之版的《茶馆》。而中戏表演80班排演《骆驼祥子》的时候,姜文演的就是于是之在剧中的角色“老马”,他把于是之的表演模仿得惟妙惟肖不留痕迹,有位负责老师对班主任张仁里说:“老张,你什么时候来我的课堂看看,姜文活脱脱一个‘于是之第二’。”

  1992年于是之演《茶馆》最后一场时,当时已经走红了的姜文还跑到后台向他要签名,于是之对此一直很感动。1998年姜文在北京人艺演话剧《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那是的于是之因为生病已经很少出门,但他还是坚持去看了戏,看完还去后台看望姜文。

  在1月20日下午于是之先生去世后,新浪娱乐联系姜文,请其谈谈与于是之的渊源和情谊。姜文通过助理提供了他去年对话北京人艺的内容,大部分是首次对外发表,其中谈及了他和《茶馆》擦肩而过的原因。姜文通过助理表示,想说的话都在里面了,他自己不想在人走后,再出来说什么。

  以下是对话全文:

    痴迷《茶馆》 却擦肩而过

  北京人艺:您是怎样与人艺结缘的,有什么故事,看的第一部人艺话剧是什么?

  姜文:和人艺结缘,就是作为观众,去看人艺的戏。那时我还在上中学,介绍我认识人艺的是英达,他跟我疯狂地“鼓吹”。我看的第一部人艺话剧,有点儿不肯定,应该就是《茶馆》。

  北京人艺:听说您看了100多遍《茶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悟吗?

  姜文:100多遍夸张了,很多遍是真的,等票去看有之,翻墙去看有之,他们排练的时候去看也有之,最后告别舞台演出,亦有去看。看了很多遍,不同肯定有,但这不是我在意的,尽管后来读了戏剧学院,但对《茶馆》,我仍是一个痴迷的观众:那种大幕拉开之前的寂静,钟声响起之后的等待,灯光渐暗的时刻,总让人特别兴奋。

  北京人艺:外界传说您一直要拍《茶馆》,并已经购买了版权,为什么搁置了这么久呢?

  姜文:我没买《茶馆》的版权,也没打算过自己去操办这件事儿。我记得十几年前,林兆华导演找过我排《茶馆》,我非常愿意,但提了几个条件:每个角色都得找专业演员,所有人在一起排演半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排演一个和第一版《茶馆》比高的作品。

  当然,对我来说,老人艺不是用来超越的,用来欣赏就很好;也不是说不能翻拍和超越,但你不能简单当作一个任务:第一代《茶馆》演员都是热爱这台戏的,你必须做到前人已经做到的:如果排练和体验生活都不够,如果不是整台演员都是专业演员,如果每天都到齐的排练条件达不到,你就别去想这事儿,就别上台,否则你就等着被人骂吧。

    模仿于是之太像被批评 曾翻墙要签名

  北京人艺:您上学时,被称作是“于是之第二”,但您在后来演戏和导戏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风格,那么,于是之先生对您的影响还大吗?

  姜文:我没听说过这种说法,但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我在中戏读书时,曾在课堂演小品时模仿于是之先生,模仿得很像,结果被张仁里老师狠狠训斥了。他痛心地说:姜文你是个好演员,但你是在演于是之先生,而于先生是在演角色。你是在模仿他,但他,是在塑造一个虚拟的人物。

  张仁里老师脾气很好,那次却很严厉,这句话也砸进了我的潜意识:你可以欣赏一个演员,但你不可以在创作中去模仿他,那就是没出息了。从那天开始,于是之先生对我就更重要了,我一点儿也没改变对他的欣赏,但我更研究他为什么变成一个令我和大家欣赏的演员。所以如果我后来被观众,或者被于是之先生本人肯定,跟张仁里老师这件事有很大关系。

  北京人艺:您当年曾找于是之先生要过签名,当时您和于是之有什么交流?

  姜文:那是于是之先生他们最后一次演出《茶馆》,我从外地赶回来,结果没票。当时人艺广场挤满了等票的人,我碰到杨立新,就和他一起翻墙进去。我拿了一件他们制作的纪念版T恤,到后台找几位爷签名,当时他们也很惊讶我们怎么进去的,我记得于是之先生、英若诚先生、郑榕先生、蓝天野先生等都签了名,我把T恤搁在镜框里,放在工作室,挂了很久。

  其实我跟于是之先生见面的次数很有限,最后一次,是我们在人艺演《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他来看我们演出,还到后台和我们说了几句话,这是于是之先生最后一次出来看戏,我们感到很荣幸。

    于是之沉睡十年仍气场强烈

  北京人艺:在您心中,您怎样定义于是之先生,演员、大师、还是让人痛惜、早早离开舞台的悲剧性人物?

  姜文:我觉得不悲剧,有于是之先生的出现和存在,是观众和演员的幸福。这种人全世界都很少,白兰度是,德尼罗是,于是之先生也是。我觉得他是个传奇,从演员的角度评价,他的确是演员中的演员。

  我曾到协和医院去看于是之先生,他的样子和我想象很不一样:在一个大客厅旁边的套间里,他像一个正在炕上午睡的王爷,右胳膊搭在侧躺的身体上,脸上红光满面,两只眼睛微微眯着,天庭饱满,地格方圆,露在被单外面的部分都非常健康,虽然沉睡了十年,但好像随时可能睁开眼睛。大家都说一个词叫“气场强烈”,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四个字。

  我当时去摸了摸于老的了手心,肉乎乎、软绵绵的,而且弹性还很好。以至于让我整个冬天,心里都觉得暖烘烘的,所以我没有感觉到悲剧,反倒觉得是个传奇,这难道这不是他作为一个传奇人物,最好的方式么?

  不仅是他,他的太太,和照顾他的人,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他太太跟我说:“这么多年我照顾于是之先生,头十几年,风雨无阻;摔断胯之后,风雨有阻”,我觉得这话说得亮堂。两个阿姨也给我印象很深,因为服侍这个病人,两人从当姑娘到结婚、到当了妈,从原来不认识于是之是谁,到喜欢、迷恋他的作品,这些,都给我一种暖烘烘的感觉。

  当时,很多人希望我跟于是之先生说几句话,但我不希望这样做,因为我觉得那样是打扰他。我就在床边站了会儿,什么都没说。那天带我去看于是之先生的,是北京人艺的张和平院长,去之前我问他该带点什么礼物,他说你不是出了两本书,就带给他看看吧,我说好。好像我们都没有觉得于是之先生是不能再醒的,我觉得,他能抽空再看看这两本书。

  北京人艺:那您对人艺六十年有什么祝福或者寄语?

  姜文:人艺诞生六十年,我迷人艺三十年。

  (以上内容是201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庆祝建院60周年时,北京人艺对话姜文的内容,原标题为《人艺诞生六十年,我迷人艺三十年》。)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