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外呆过,我在国外的好朋友里面有两个不在人世了,他们离去的方式让人特别的伤感,我会在老的时候,或者我退休的时候我会拍一部反映我的生活的纪录片,不是讲我,是我身边的事,但是现在不能拍,现在一想起很多事不能平静,要等到我老了平静了,拍一个完全自传性的,这是我自己的愿望,可能我老了有时间了,把这种东西梳理一下,我掀起这个高潮,每个人都拍一个关于自己的自传,我自己是一个做纪录片的人,我也是记录了自己生活中很多事,我觉得很有意思。
主持人 : 你现在已经在着手做这个工作,比如说心态平稳了,有钱了,拍这个片子。你现在就得像写日记一样,积攒素材?
陈真 : 有,也丢了很多,我曾经在国外待过四年,也拍过很多东西,有的胶片就损失了,我还是用胶片拍得多,什么都干过。刚才说我不成熟,我拍遥远的,我刚才说了,我是一个不成熟的纪录片工作者,那就拍我自己。
主持人 : 你84年进央视,拍了很多片子,拍《布达拉宫》拿了华表奖,在国外待过,很早去了西藏,你拍片子应该是到处跑,你最想拍的是自己,除了拍片之外,自己想做什么,如果有这个自由的话?
陈真 : 我还是想选择读书,我喜欢读书。因为到了电视台,它工作性质决定你不可能天天看书,而且主要是看了书没用,这个也很可笑,人家说读书充电,我们搞媒体,书看得多挺没用的,我不是为了有用看书,我想读读书有安静的环境,这几年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我特别想有心闲下来的时候,读读书。我到北京今年是整整20年了,我作为一个大学生,书应该不是很多的,但是也带了好几箱书,因为不可能是看过的,想找个机会打开看,一直没有机会,现在书更多了,更没有机会看了。
我就想能不能给我一个安静的时候让我看看书,当然看了书,片子不是这样,至少让我显得有点文化,不要看着做纪录片的像流氓似的,这个流氓不指他做坏事,主要是没文化。前天我见过电影频道有一个节目主任,他说自己去看的,他说《布达拉宫》是电视台搞的,拍纪录片不是没文化吗,怎么能拍的。他很惊讶。
主持人 : 不光是纪录片,就连国产的故事片,或者是新拍的都市题材的,或者是爱情题材的文艺片,票房一直都是半死不活的。您的这样一部您是没有指望它从院线上取得多大的票房吧?
陈真 : 你说谁不想,我以前说过一个事,我们这些人都有一个电影梦,都特别想拍电影,等到我们最后能拍到电影的时候是电影最不景气的时候,应该说现在的中国电影最不景气,当然这有很多的原因,包括我们自己的工业上、产业上不发达,还有观众的流失,就像过去说的要把观众拉回电影院,过去做电影的人根本看不起电视的,现在做电视的人已经跟电影的人差别不大了,我现在帮一个电影局剪一个片子,我发现他们的观念跟我们的距离就比较大了,因为它不景气,它包括资金上、人员上都不景气,我以前以为《布达拉宫》的票房会有保证,因为布达拉宫有一种神秘感,这几个字就行了。
应该说在商业发行上不像有一些片子有一些政治性的,比如说单位组织,《布达拉宫》应该算是可以的。我记得第一个月下来,我们的票房有1万多在北京,也就在几个电影院放,我说怎么这么少,他们说“陈导,你别说,这1万多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我不甘心,不应该这样,但是电影宣传要花钱,我们拿有这笔钱,刚才给你说了,我为什么得华表奖那是需要钱的,或者是请人吹捧,你说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花了很多钱,我们哪有。我们片方只有15%是我们的,15%是发行方,院方要挣70%,我们猴年马月能够挣回来,我们花了400多万,这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 : 原来这种片子在院线都不可能看到,现在放了,说下面一点是纪录片商业化,你打算在这方面做些什么?还会拍纪录片吗?还想拍出好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拍出来了好,就应该让人们看到,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
陈真 : 全世界都是这样,主要的纪录片都是在电视中看到的,今年出来了一个《华氏9·11》得奖了,中国有两个商业片,其中一个是《布达拉宫》,去年因为是《迁徙的鸟》来了,可能是花了两千万还是两千万美金,是一个法国人,拍了7年。正好都是电影院上影,人家就把它变成了一个现象,正在探讨。
麦克摩尔(音)他不是纯大师,他不是最好的,他就想做一个上电影院的影片。据说当时他那个什么宝陵是讲学校里面杀人的事件的,我也记不清楚了,美国调查过,70%是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纪录片。我估计这不会成为主流,只不过你做纪录片的,你做电影的,电影有剧情片,为什么不能有纪录片,应该有。
我总觉得纪录片走向商业化,大家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百姓想看什么样的纪录片,不一定把我们的百姓故事拿来,观众不一样爱看。我也做过广告,我们从明天开始,也是几个热爱纪录片,在华北大酒店有纪录片影展,我们搞了一个,有几个大师来了,主要是想看外国人怎么拍的,用胶片拍的,商业上也还可以。
我们要了解观众爱看什么片子,我们要做一个总结和统计,这样才去拍,你要进电影院肯定是商业的角度,不能拍一个特别个性化的,或者特别有个性追求。《布达拉宫》也就得个奖,故事片还可以,纪录片哪有人看,我们现在能够让观众进去高兴,出来还高高兴兴的很少。
主持人 : 您刚才说的活动是公开的吗?在北京吗?
陈真 : 是的。没有请你们的人去,我待会给几张请帖。
明天晚上是第一场,从明天开始,后天开始连续十来天,一天放好几部,有30部电影,大家可以去,是一个学术活动,纪录片本身不是商业的,很多片子是大家也看不到的,这些都是电影胶片的,地点在华北大酒店,时间是15号到20多号,放映是每天都放,白天和晚上都有。看不完,你说5、6天能看完30多部吗?但是有些片子是很好的。
我们也学习学习,现在有大片,大家看到的美国的大片很多,关于纪录片,我们还是了解比较少,我觉得也有一个启蒙的过程,大家需要慢慢去了解。
我应该自己多说几句话,我觉得《布达拉宫》最后能够出来,我特别想感谢几个人,一个就是我们评论部,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评论部,他当时的文化,让我这样一个从事电视的人在这里实现这个梦想,一个电影梦在这个地方做出来,这是它的文化。
第二个是评论部的领导,以前有一位叫孙玉胜,还有梁建增,还有现在的几位领导,他们一直对我非常支持,对我这个人非常的支持,哪有一个单位这么好,你不用干别的事情,你就干一个片子,他们还弄来钱给你干,包括你做完之后,他们还帮你宣传,当然我们也是认真在做,很多时候一个想做片子,一个想实现梦想,他没有实现梦想的平台,所以我比较幸运。
我特别想对这些人说一些感谢的话,当然我嘴笨,也不会感谢人,也不会拍马屁。
主持人 : 时间到了,非常感谢陈真导演到新浪网作客,也感谢网友们,我想大家都是对纪录片拍摄有兴趣的人,我希望以后有机会你们可以再来交流。
陈真 : 通过新浪网可以做很多DV的东西,可以大家联手,你们有好的东西可以给我们在《百姓故事》里面做出来。这是今天很大的一个收获。
主持人 : 再次感谢各位网友,感谢陈真导演,希望您能够拍出更多更好的片子,希望你做成自己生活中、工作中最想做的事情。
陈真 : 谢谢大家,也谢谢大家的时间,谢谢新浪网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主持人 : 这次访谈就到这儿,再见。
本次聊天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