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合】
采访不是抵达,是追问真相 Vs 风格不同/体制不同/受众不同
擂主:@闾丘露薇
真正让“劈柴”风波走上台面,成为公共话题的是闾丘露薇。1月20日,闾丘露薇发表博文《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探讨“什么是电视新闻记者”,并指出很多被认为是电视记者的人其实只是主持人,还驳斥了“采访是一场抵达”、“关心新闻中的人”等言论,而这恰恰是柴静最广为人知的两个关于新闻采访的观点。媒体报道直言闾丘露薇“暗讽”柴静,使得“劈柴”运动逐渐走向更广泛的公众视野,普通观众、媒体人、新闻专业学者教授等纷纷才各自的角度参与其中。闾丘露薇的观点得到一部分认可,也被另一部分人认为过于偏狭保守。到底是水平问题?还是风格问题?甚至还有人觉得是人品问题?这确实是个问题。
闾丘露薇认为“关心新闻中的人”是安全讨巧的做法,记者的职责应是寻找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闾丘露薇从新闻专业主义的立场出发的批评较中肯,但在普通观众、网友眼中,这种批评未免过于阳春白雪,有小题大做之嫌,偏激一点的网友则指责将这一批评视为“同行相轻”,动机不良。
@宁财神 转发称闾丘露薇“装外国人”,柴静的同事、央视主持人路一鸣也在微博发难:“把柴静搁凤凰,把闾丘调央视,结果会如何?”闾丘露薇和宁财神正面对话——
“爱柴派”代表中山大学副教授张志安从这时开始介入,并坚持斗争至第三回合——
柴静的新书发布会上星光闪耀,公知云集,而在场的嘉宾里,周云蓬是唯一一位在这次“劈柴”风波中发声的人——
更多的公知“老男人”选择充当“和事佬”——
柴静自己没有现身回应风波,于是她几个月前的采访的内容也成了大众按图索骥“研究”柴静的线索——
由于这条问候短信被认为过于文艺腔及肉麻,该微博也被指为“高级黑”。
另有“神回复”(宁财神语)将闾丘露薇比作冰心,将柴静比作林徽因来解读这场风波(当年冰心以短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讽刺林徽因和她的名流沙龙,两人因而结缘)。
也许是闾丘露薇深感言论被误会、曲解,后又连发两篇博文回应此事。前一篇指出柴静是一个成功的电视主持人,但对她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记者不置可否。体制固然有限制,但“不能因为做不到,所以不做也没有错”。
后一篇则呼吁专业的讨论而非和稀泥“比如我谈论如何做电视记者,对方却说,这个主持人做的如何好,或者我在谈电视新闻如何做,但是对方却在说,这个专题节目做的如何好。再比如,我谈专业问题,对方来一句,你是个人恩怨。”
★柴静有话说★
柴静在新浪博客回应“央视最穷主持人”的传闻时曾说:“我的职业身份是一个记者,与公众有关的部分只是我报道上的专业能力,在这个范围内欢迎任何讨论。但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的个人隐私,我按我自己舒服的方式活着。”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