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奥斯卡: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

2014年03月03日14:41   娱乐专栏  作者:magasa   我有话说

  今年的奥斯卡奖颁奖礼终于尘埃落定。奥斯卡年年都在谈,人们总是希望从中总结出什么新意或动向,趋势或规律,老实说,单看这一届,未必有什么规律。作为一份孤立的名单,我总觉得它存在太多的偶然和不经意,加上营销的干扰,似乎并不能说奥斯卡一定就是忠实反映过去一年美国电影的成绩单。

  《地心引力》获得七项大奖,这不算出人意料。它在技术奖项上的垄断实至名归,尤其是视觉特效。无重力特效在影片中并非噱头,它为观众创造了一种新的体验,其实现过程也是千古无人的。演员在“失重”下的表演、创造性的LED布光、订制的机械摄影装置“IRIS”,和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令电影制作的前期与后期、摄影与CGI之间的界限变得前所未有的模糊。

  所以也可以说《地心引力》的最佳摄影奖与最佳视觉特效奖是分不开的。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是当今好莱坞中生代中最令人瞩目的摄影师,他的创作方式总是能一次次逼近媒介的极限。相比之下罗杰·迪金斯在现有规则下玩得更纯熟,但可惜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囚徒》在摄影奖上只能是陪跑了。

  《地心引力》发生在太空,在太空中怎么处理听觉,这个概念本身就很迷人。影片大量利用低频振动的音效,让观众相信,太空中如果有声音,就应该是这种声音。

  《地心引力》以长镜头闻名,它拿到剪辑奖估计有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此。因为那些长镜头多半都是剪出来的,记得它的剪辑师Mark Sanger说过,开场那个十多分钟的镜头就是由100多个镜头拼成的,另外在失重环境下怎么确定坐标参考系,怎么给观众在心理上带来和银幕上一样的漂浮感,都很见功底,这些都是对传统制作方法的突破。

  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分属《地心引力》和《为奴十二年》,这种分离一早就被外界预测到。《为奴十二年》是那种非常有奥斯卡相的影片,政治无比正确,当然拍得也不错,只要发行方运作得当,这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但影片本身给人的印象大过人(导演),史蒂芬·麦奎因的存在感就比阿方索·卡隆弱多了,所以这两部算是平分秋色。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表演项目大出风头,马修·麦康纳黑修成正果。这个演员的演技一直没问题,但可能过去没有选到适合自己发挥的电影,从《林肯律师》开始,突然就上了轨道。与他相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刚好相反,他挑的每部影片都是专门给他发挥的,但每次都让人觉得还差一点意思。他或许可以考虑换一个思路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影片水准颇遭诟病,但它奢华的美术呈现倒也功力十足,堆砌了各种风格的华服与陈设,拿到美术奖和服装奖没有话说。

  其他奖项各安其位,都是正常选择,盛宴落幕,生活继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奥斯卡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为奴十二年 地心引力 马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