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立法程序
众议院:
1 介绍提案——Introduction ofbills (any member,任意众议院成员)
2 众议院议长将这个提案发到委员会——Referralto Committee (the Speaker)
其实议长可以根本不发,让提案直接胎死腹中,所以众议院议长权力很大。
3 相关委员会报告——Report byCommittee(同意还是不同意,有何修改意见)
4 法案委员会决定议程——Decides DebateRules (the Rules Committee)
法案委员会可以决定这一法案的会场辩论议程。openrule是任何成员都可以提议修改,然后大家表决。closedrule是只有针对现有的提案进行表决,不能再提修改意见。如果是openrule的话,按照多数原则,最终的法案会最趋近于中间议员的意识形态和利益。如果是closedrule的话,那么大家会考虑现有的情况和新的法案哪个更有利于自己,再投票支持还是反对新的提案。
5 会场辩论——Debate on theFloor
一般在closedrule的情况下,法案委员会直接会说不用debate了。因为是简单多数原则通过法案,而且法案委员会还由多数党控制。
6 提出“再付委动议”——Motion toRecommit (Usually, the minorityparty)通常由少数党提出,迫使已经获得多数党通过的议案返回委员会重新讨论。
7 投票——Final Passage(the Floor)
参议院:
1 介绍提案和提名——Introduction ofbills and nominations
2 读提案,同意之后发往委员会——First andSecond Reading - Referral to a Committee after SecondReading unless objected to。
3 相关委员会报告——Report byCommittee(同众议院)
4 继续进行的动议——Motion toProceed (Usually, by unanimousconsent)参议员集体协商讨论议程、时间之类,通常需要一致同意。
5 会场辩论——Debate on theFloor (Unlimited unless cloture)
其中的“阻挠议事”(filibuster)是重头戏,任何参议员都可以随便讲,讲几个小时都行,说什么都可以,不一定非要和法案相关,讲相声,说说自己家的大舅二舅三舅都是他舅,只要没有60个(五分之三)参议员投票让你下来别说了,你就可以接着说。
《纸牌屋》里,点完名之后共和党的大哥还要说两句耽误一下时间,但是Underwood说都点完名开始计票啦,他就不能说了。
史上最长的“阻挠议事”在1957年关于民权法案的辩论中出现,长达24小时18分钟。近期的“高峰”来自于TedCruz,长达21小时19分,目的是反对奥巴马医改法案。
为了限制无休止的辩论,1979年,众议院通过了“辩论上限”条款(debatecap),规定一旦某项法案被确定不再辩论后,在100个小时辩论时间内必须就此法案投票,此后,又被缩短到30个小时。
6 投票——Final Passage(the Floor)
两党的政治立场
了解两党的政治立场及其历史上的变化对了解本剧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学时有一个问题一直弄不明白。历史教材上说,是代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共和党的林肯主张废奴,和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的民主党发生冲突,最后导致了美国内战。那么为什么又是民主党在20世纪30年代主导了新政和国家干预,在60年代积极回应了民权运动,在当代又有代表工会、少数族裔的利益呢?
这就要说美国历史上的两次政党立场变化。
首先是1860年代之前到1932年,民主党代表南方的政治保守势力(反对不同种族的平等权利)和农业利益,而共和党代表的是社会自由势力(废奴、平等权利)和北方工人权利。到1932年经济危机中的总统大选,来自纽约州的北方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FDR)胜利。他上台后立刻和工会搞好关系,以创造就业为重要议题,实行工业复兴法,利用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拉动就业。这样,民主党就代表了南方的保守势力的政治利益和北方的城市工人的经济利益。此所谓“新政联合”,保证民主党能够从1932年到1968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控制总统位置,只有二战英雄艾森豪威尔能在其中为共和党执政八年。南方各州一直都是民主党的稳定票源,而东北部和中西部支持共和党的为多。
到60年代,民权运动风起云涌,马丁·路德·金带领的黑人运动席卷全国。此时,民主党内的分裂在所难免,南方保守势力和北方支持黑人运动的政治势力开始决裂。虽然来自南方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林登·约翰逊在国会多方奔走,维持了民主党内短暂的和平,并联合一部分共和党人通过了一系列民权法案,但是南北民主党人已经不可调和。南方民主党人坚持不同意北方民主党人在平权问题上的“背叛”。
在1968年的总统大选之中,南方民主党推举了自己的候选人,“挡校门”事件的主角,亚拉巴马州的华莱士(观察者网注:1963年6月,为实现对白人选民的承诺,华莱士“站在校门口”,阻止亚拉巴马州大学为黑人学生登记注册)。南北方民主党的两个总统候选人分了民主党的票,最终导致共和党的理查德尼克森胜出。失利的南方民主党人投向了正在兴起的代表宗教传统势力的保守共和党,而自由派共和党人又和北方的民主党人重组了民主党。
新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治立场大概就是今天的格局,期间80年代里根的保守主义政治经济更加重了共和党的保守色彩。民主党如今代表的是社会自由立场和经济自由立场,共和党代表的是社会和经济保守立场。所以在内战后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两党的立场完全调换。如今,南方各州是共和党的大票仓。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则基本是民主党的票仓。
下图中红色为共和党,蓝色为民主党。
1928,深蓝的南部
1932,“新政联合”大发神威
1964,南部开始向共和党靠拢
1968,分裂的民主党(蓝色和橙色)
2008,奥巴马的东部和西海岸,麦凯恩的南部
总统选举与选举人制度
总统是怎么选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过程看起来很简单:注册参选—参加党内初选(primary)—赢得党内提名(nonimation)—参加总统选举(presidentialelection, or generalelection)—胜选(Yeah!)。但是实际操作很复杂。
1.注册参选,查看资格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须年满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为美国公民。这对大多数候选人来说问题都不大,当然有好事者如特朗普(DonaldTrump)非说奥巴马出生在肯尼亚,还拿出一份伪造的出生证明(另,网上那份奥巴马的哥大成绩单是假的,就是因为上面写了birthplace是肯尼亚)。不过有人解释说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即使出生在国外,只要出生时父母是美国公民就可以了。
2.参加党内初选
常年关注美国政治的朋友应该还记得那场洋相百出的2011年共和党党内初选。各路人马齐亮相,打得是昏天暗地。最近几十年都是通过党内初选决定各党的候选人,这造成了两个影响:一是政党对候选人的控制变弱;二是候选人意识形态更加激进。因为初选的时候很多州都是各党的注册党员才能投票,其结果就是更关心该党意识形态的选民才会出来投票。
李三多(RickSantorum)面对南部一帮大胡子“反智”白人农场主侃侃而谈,“奥巴马想让每个美国人都上大学,他真是个势利小人”。电视直播初选辩论的时候,德州州长佩里要缩小政府规模,砍掉三个联邦部门,最后第三个部门怎么都想不起来了,用一句“oops”结尾甚是“可爱”。还有米歇尔·巴赫曼说上帝托梦告诉她让她当总统……总之,初选都是在比较谁的意识形态更偏激,来吸取党内基本盘的选民,击败党内的竞争者。尼克松给参加初选的共和党人的建议是:初选时死命往右跑(争取本党选民击败党内对手),赢得初选之后再死命往中间跑(争取总统大选中的中间选民)。
3.赢得党内提名
在1967年,当时还没有初选,都是党代表选的。芝加哥民主党大会场外,民众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和当时场内党内选的候选人不是一个人,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芝加哥市长动用警察镇压,最后通过电视新闻播放出去,对民主党的形象和团结有很大的影响。以后为了避免选民支持的和党代表选的不是一个人,采取初选来让民众和候选人之间有更好的联系。
当党内初选结果都大局已定的时候,基本无望的竞争者就放弃了。为了维持党内的团结,其他竞争者都会说把自己的“票”给胜利的那个人。所谓票,就是最后民主党/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票,通过各州的初选得票比例或者胜者全拿。最后在选举年之前一年的8、9月找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开党的全国大会。正式推举某人代表本党参加次年的总统大选,当然还有党内各个人物包括前竞争者出来讲话。被推举者还要在大会之前选出副总统竞选搭档。
一般来说,最后成功成为总统候选人的人,基本都有副总统、参议员、州长或部长资历,众议员和商人成为总统候选人的概率比较小。总统一般希望找一个能和自己互补的人当副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经验较浅,外交事务经验不够,是黑人新教徒,来自五大湖地区,因此选了年纪较大,在国会外交委员会任职,是白人天主教徒,来自东部地区的拜登。2008年,麦凯恩主攻共和党的传统白人南方男性选民,选择佩林就是为了主攻女性和中产阶级。
4.总统选举
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两党候选人可以造势。无非就是说对方的政策如何差劲,自己的政策如何好。如果选民觉得执政党施政好、或者不好,就在选举通过投票上表达自己的态度。
大选前有三场总统辩论和副总统辩论,总统辩论的效果可以极大影响民意支持度。从第一次尼克松大战肯尼迪,到后来里根的“你又来了”,再到罗姆尼的“好几个文件夹的女人”,总统辩论的表现好坏,往往对最后的选战有很大影响。
5.当选
这里说说选举人制度(electoralcollege)。“选举人”指的是虚位选举人。总数是435(众议员数)+100(参议员数字)+3(华盛顿特区的三票)=538.除了在内布拉斯加和缅因两州是按比例分配,其他各州都是赢者全拿。比如说,在佛罗里达有27个众议员席位和2个参议员席位,在佛罗里达胜选的总统候选人拿下的就是该州29个选举人票。人口少的州,最少也有3票(2个参议员加1个众议员)。只要候选人比对方多一个选民投票,一百万加一对一百万,那也是全拿。最后,谁拿下270张选举人票就赢了。
选举人制度有一个问题,就是全国总得票多的人不一定当选。因为每个州胜者全拿,如果在有优势的州比对方多几十万票,但是在关键争夺的州少几百张票,那么也会导致失利。2000年戈尔比小布什全国总得票多,但是在关键的佛罗里达州少了几百张票,输掉了整个州的选举人票。这么设计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人口多的州利用人口的绝对优势压制人口少的州,防止大州成为总统讨好的对象,小州的利益被忽视。麦迪逊的防止多数人的暴政的原则,从美国立国之初就得到贯彻。
Free Rider问题
中文直译为“搭便车”,就是搭车顺路同行,搭车者不给司机钱,没有任何投入,就能享受搭车的好处。引申到社会中,就是很多人免费享受公共产品(publicgoods),但是不需要有任何付出,比如清洁的空气,美丽的日落,节日的烟花。
在美国的民主政治中,也有freerider问题。比如工会活动。如果有少数人牺牲自己的时间出去罢工,那么争取到的权益是大家的,但是损失却是自己的。还有不同利益集团游说立法也是。比如说民权运动要求种族间的平等权利,马丁·路德·金到处演讲最后失去生命,还有的人被关进监狱、欺辱殴打,但是最后得到平等权利的不仅仅是参与运动的这少数人,而是全体非裔美国人(一个政治正确的称呼)。大多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选择不参与罢工和民权运动,但是享受其带来的成果,这就是政治中的freerider。
按照MancurOlsen的理论,少数人组织的利益团体不会有freerider问题,因为本来就很少人,大家可能彼此之间还认识,所以当freerider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反倒能更好地组织起来,参与活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行业里的企业和工会活动之间,很多情况下都是企业占优。因为全国某个行业的企业,比如能源业,都是有限的几家,几个企业家就很好组织起来游说国会。企业的工人固然很多,但是大家都在等着工会的带头人物去和企业谈判,自己却不想因为罢工承受经济损失,所以人多的时候却不好组织。
虽然民主政治中,选票是来自大多数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想当freerider,所以有时候政策反倒会被几个人组成的少数团体影响。在美国利益集团政治中,经常是人口越少的集团越有超出他们人口比例的能量。“少数人”也不一定就是来自有钱的企业界。很多白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时间去总统大选投票,但是少数族裔投票率却很高,就是因为少数族裔认为政治环境和自己的生存环境相关,每个人如果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很容易被政治力量忽略,所以不敢当freerider。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