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巴大火,还记得周星驰和七仔吗?

2015年08月06日14:05   娱乐专栏  作者:纳兰惊梦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纳兰惊梦

  要说这个夏天比39度高温还火热的电影,自然是有萌萌哒小妖王胡巴做主角的《捉妖记》。这部势如破竹的超现实喜剧片正朝着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在它面前也只剩下了《变形记刚4》(总票房19.68亿)和《速度与激情7》(总票房24.24亿)两座大山。国产片如此疯狂的票房成绩甚至已经惊动了外媒的关注,他们试图通过多角度的透析来解读,为什么这个像猫一般大小、有四条胳膊和尖耳朵、类似于小红萝卜的绿色头发小萌妖胡巴能够俘虏如此之庞大的观众群体。有意思的是,外媒在报道《捉妖记》的成功之时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了另外一部电影——周星驰的《长江七号》。他们普遍认为,《捉妖记》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改良了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喜剧风格,包括大胆采取了一个虚构生物作为主要角色贯穿于真人电影,成为全片人物情感的重要串联。甚至在人设方面也是惊人的相似:主角都笨手笨脚,都在拼命保护一只萌萌哒的“小妖”,恰巧都符合了国人对于“萌物”心理需求。

  回想七年前,那个叫“七仔”的萌宠火红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如今的“胡巴”。数据显示,当年《长江七号》的票房为2.03亿元,而2008年全年票房仅为43亿元,按市场份额占比推算,这样的成绩相当于在2015年拿下近20亿的票房。事实上这部在当年票房排名第四的电影,是将包括《功夫熊猫》、《钢铁侠》等好莱坞大片甩在身后的。伴随着《长江七号》的热映,带动了“七仔”周边产品的热销,从手机挂件到抱枕,从水杯到T恤无所不包。以往只有迪斯尼系列才有如此巨大的商业价值,却在七仔的身上也得了同样的成功。可以说,七仔作为电影价值商业开发的案例,至今在业内仍然被奉为经典,这样的成功源自于周星驰超前的眼光与判断。星爷当初在采访时承认,拍摄别人不选择的题材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需要对投资人的资金负责,但是每一次他都做好判断失败的准备。但正如《长江七号》监制和编剧之一的谷德昭所说的那样“很多年后,谁若提到华语片中有哪部是小孩子电影,又或是哪部电影跟外星元素有关,大家都会想到《长江7号》,肯定!”

  这番笃定在七年后重新得到了印证,这部即使在现在看来依旧是笑泪参合又完整动人,有亮点也不乏新意的电影,大到立意框架、小到细枝末节都是经过精心雕琢的。即使是那个现在并不存在的“七仔”,也足以成为那个可以完全寄托感情的对象,随着它的情感和境遇而产生喜怒哀乐,这也正是“七仔”和“胡巴”能够获得成功的真正秘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周星驰 长江7号 捉妖记 七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