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光陆:论本位、多元、统一的发展模式(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15:48  中国音乐报

  中国教育存在着诸多竞争,而文化的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新趋势。全球化时代是文化创新和文化竞争的时代,文化竞争首先是文化产业竞争。文化产业竞争的背后是文化价值的竞争。文化价值观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而笙家族的使命,就是如何把握文化竞争的时代要求,在研究了解其他乐种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使笙艺术融入社会,为自觉地参与全球化,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综合竞争力提供人才保证。

  我们办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质量问题,对于质量的理解有各种不同的理念。那么教育质量,整个国家教育在当前改革的特征是反思与深化,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他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不一样。而笙艺术的教育,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就有它不同的辉煌与沧桑。

  在21世纪伊始,当我们回想起中国当代笙艺术多元化科学教育、笙韵的魅力、笙的历史、笙文化、笙艺术为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笙艺术的发展历程时,总会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笙艺术多元化像闪耀的巨星,发出灿烂的光芒,显示出勃勃之生机,中国民族器乐演奏步入了新的辉煌,在世界发展史上,占据着令人瞩目的地位。但在欣喜之余,当我们冷静地思索,便不难发现,我们与世界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的接轨,教育的国际化;学习的社会化;发展的引领化;文化领域的竞争化;高等教育的质量化等表现出不适应,使笙界的人士百思不得其解。2002年,在中华大地,今天太平盛世美丽灿烂的日子,习笙人多年的愿望终于成为了现实,在国家民政部、文化部、学会领导、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笙会)成立了!使笙艺术的多元性、多型性、多构造、多区域、多思维、多流派、多风格等有了统一的组织机构,统一的名称,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家,成为中国当代笙艺术多元化科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笙会首先确立了笙会的强有力的领导骨干,排除干扰,大胆起用敢于直言、团结、务实、讲真话、有远见、有原则、有理想、有事业心的人,又在中国笙会的旗帜下,云集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的教育家,文艺团体的著名演奏家、作曲家、笙演奏家,笙的爱好者,笙的热心支持者,笙事业的关心者,使中国笙会成为了老、中、青艺术家的摇篮。笙家族,可以说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艺术家群体,科研群体是中国笙艺术的未来、统一、规范、发展,中国当代笙艺术的未来,它的成立必将紧密地团结,联络全国专业和业余的同仁为在新世纪、新时代推动、繁荣笙艺术作出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完成中国当代笙艺术多元化科学教育,适应信息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时代,而不能固守传统和满足已取得的成就,还要与时俱进,谋求更新的发展。完成这样一项富有深远意义的大事,笙会肩负着十分光荣和重大的历史责任。

  中国笙会以“团结起来干事业”,这个团结越广泛越有利于事业发展为前提,在学术上注意保护、张扬各流派独到的艺术特色,注意本位理念、多元思维,不搞门户之见;提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反对相互排斥。在组织上则倡导一个“派”,广泛大团结的“中国笙派”,这正是成立笙会的宗旨。

  笙会成立之后,首先鼓励本位的发展,演奏家的个人才能,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大纲的指定,理清笙史,让笙界或青少年更透彻地了解笙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笙艺术的理论课题;在小范围内的研讨;丰富曲目、笙曲写作方式探讨,扩大笙艺术的表现空间的局部探讨,演奏技法的创新与突破;教学、教材的不断改革等;辅导、培养业余大军、交流演出、推介演奏家、组织独奏专场、新作品专场、组织欣赏现有的CD音响、观看演出录像等。笙会一件一件地了解、学习、一项一项地小范围推动,逐步把笙艺术真正地繁荣起来。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中国音乐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