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丽萍:一剧两星编剧压力增大

2014年09月01日14:54   娱乐专栏  作者:影视独舌   我有话说

  编者按:电视剧是综合艺术,剧本是电视剧生产的蓝图。剧本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编剧在产业中的地位也就牢不可破。可是在现实中,因为编剧处在生产的前端,交本之日也就是创作完成之时,开机之后导演和演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整剧本,而编剧很少有机会去现场指挥导演和演员。自己生的孩子交给别人养,是绝大多数编剧的宿命。剧本完成度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导演、演员和制片人的意愿。这就使得编剧们总是显得弱势,长期以来有种被动、压抑、怨恨的心态。

  这两年,随着微博和微信时代的到来,原本困坐书房无法向外界传声的编剧,一身摆弄文字的技艺顿时又了依托。有了一杆锋利的笔,不管是论战还是维权,平添了一件犀利的武器。这就使得编剧们的心情得以宣泄,心态得以平衡。另一方面,随着制作成本的不断提高,编剧成了仅次于演员的第二大受益群体,有了优厚的稿酬,这也在客观上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编剧队伍。

  心情从容了,阵容扩大了,批量出产好剧本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在这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的时代,编剧一样要面临很多的困惑和挑战,产业政策变化、写作题材限制、末端干涉上游…都是编剧必须应对和解决的问题。从今天起,我们邀请了五位业内知名编剧做客《影视独舌》,谈一谈他们的困惑与坚守,辛酸与幸福、心得与教训。

  首先登场的是著名编剧王丽萍老师。她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家庭情感剧写手,成名极早,状态恒定,从《婆婆媳妇小姑》到《媳妇的美好时代》,再到今年的《生活启示录》,几乎每年一部新剧,三年一部大剧。她有一种当代人身上难得的静气,一旦进入写作状态,每天都能在固定时间内写出稳定的字数。她有一种冷对圈内奇形怪状的淡定,总是说“谁都不容易”。这次她本已闭关写作,在接到我们的邀请后,拨冗回答了问题。从下面的文字中,不难读出她的真知灼见和诚恳态度。

  独舌君:雷、虐、神、疯当道,投(资本)、制(公司)、播(电视台、视频网站)、看(观众)、管(官方),哪个或哪几个环节出了问题?什么问题?

  王丽萍:一开始叫虐剧,雷剧,后来叫神剧,疯剧,好像还有“烂”剧一说。不知道以后还会有什么新词儿出现?大家都在骂,可骂归骂,骂好了继续在更虐更雷更神更疯更烂的路上行走。

  我先说我们创作者。以前,早5年前吧,如果被观众骂,会觉得非常非常伤心,难过,也会自责,反省,可现在呢?已经是不骂不火的节奏,不骂,证明你的剧没有播火,没有影响力。现在是骂骂更快乐,不骂不作。在一片骂声娱乐里,那些写、拍、投、播这些烂剧的人,都没觉得丢人啊,反而觉得我火了!多值!

  市场是少有冷静思考和理性的批评。

  那我们就扪心自问吧,你有没有写过、拍过,投过,播过这样雷神虐疯的剧?

  这个行业肯定是有问题的,可为什么这行只有新人进来,没有旧人出去,就算出去了,兜兜转转还是回来继续做剧。为什么?除了名利以外,还有更为刺激的,就是你永远不可能对未来有准确的把握!你不可预测未来,太多的不确定性,太多的冒险,也是这行一直吸引人的地方。我常常说,一部剧有一部剧的命。这个命,不可把握,又有太多的可能性,太多的冒险,也就有了太多的刺激。

  这个行业的问题很多,但还有一个问题是真的存在的,那就是大家都看见问题,却很少有人站出来说:“我来负责任!”我们看得见的都是推卸责任和怪罪旁人,人人都很无辜似的。

  这行业,需要有点反思精神和担当意识。

  独舌君:从没听过您抱怨什么,只是稳稳创作,年年有剧,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创作状态?

  王丽萍: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婆家常常来一些老作家,像丛维熙,李国文,张贤亮,王蒙,顾骧,吴泰昌

  等老师,公公鲁彦周是个好客的人,在家里请他们喝酒谈天。冬天,窗外白雪飘飘,屋内诗意如春,听这些大家谈文学,谈人生,非常难忘。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苦难和伤痛,却依旧有热情,敢于直面社会和人生。这对我的影响挺大的,也视写作为高尚的精神追求。

  说到底,性格决定命运,我不抱怨是觉得没什么好抱怨的,抱怨也没有用,有抱怨的时间不如好好工作。因为很热爱这一行吧,就很知足。比起以前的作家,我们今天有很好的稿费,各方面对文艺的关注也使你得到社会的尊重。

  我很能安静,也习惯了写作的孤独,享受着写作的寂寞。以前是早上7点写到下午3点,现在每天坚持写4小时以上。热爱是最大的理由,这年头,你说的天花乱坠,没有实实在在的作品拿出来,就白说。

  还有,抱怨就是不满足。我常常说,什么事儿,先拿失望垫底,再等待希望之光。你帮过的人,你提携的人,他(她)在成功的时候有句感谢你的话,那你就当礼物收;如果没有,你应该觉得很正常。

  凡事多靠自己,多要求自己,做好本份,你就会很开心。

  独舌君:“一剧两星”政策出台后,对剧本创作有何影响,编剧地位有无上升?

  王丽萍:现在大家关心“一剧两星”,有很多的议论,主要有两点:一,明星的价格到底有没有下来;2,二,自己的剧未来有没有好的播出平台。我个人觉得,一剧四星两星哪怕一剧一星,归根到底对编剧来说,任何时候你都要拿出一个扎实的好剧本。编剧要尽职,用心,敬业,要有职业的操守。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剧两星以后,竞争会大。这无疑也会增加编剧的压力。

  一个优秀的编剧,需要有市场的超前意识,有敏感的艺术思想,有你独特气质的故事,你用你的激情和热情去完成作品。特别重要的是,编剧还有要谦虚的品格。我会把自己的编剧位置放低,再放低,让作品扎进泥土里,因为,电视剧是综合的,剧本是基础,导演,演员,还有所有团队的合作,只有每一环节都各司其职,够专业认真,才能创造出一部成功的作品。

  独舌君:唯收视率令人痛苦,然而舍此何为,有没有更好的考评体系?

  王丽萍:影视圈的人,每到中午习惯查看手机看收视率已经是多年的习惯。这种压力是非常大的,今年我的《生活启示录》播出,我也天天盯着看收视率,宣传上也都把收视率好坏看作成败的关键。试想,如果一个行业仅靠收视率的数据来判断剧的好坏,其实是不公平的,而且数据有没有作假呢?谁也不知道。我倒建议在数据管理上多下点功夫,数据作假要要重罚。

  独舌君:请给年轻编剧的几点建议。

  王丽萍:我有的时候会在我的微博上写一些有感而发的创作浅谈,主要是有很多青年编剧和刚入门的新人常常给我私信和邮件,他们觉得自己很迷惘,不知道何时出头,也很浮躁,渴望一炮而红。在影视圈,演员能一炮而红,编剧想一夜成名非常难,没有漫长的积累和苦练,根本不可能成功。

  所以,我想对年轻编剧说:A,要有好的身体,写作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长篇电视剧像马拉松,需要意志力和耐力。B,新手,一定写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有感而发的东西,就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别人。C,耐得住寂寞,经得了批评,刚刚开始,跌跌撞撞总是找不到北,如果有人批评你要相信那多半是善意。D,多学习,看碟观影读书旅行。要多看国产剧,我接触过一些年轻编剧,对国产剧非常不屑一顾,说自己只看美剧,韩剧和日剧都不放在眼里。我觉得很不好,你写的是国产剧,怎么就这样嗤之以鼻呢?你不了解国产剧的方向和政策,目前国产剧的水准和气质,你又如何把握写作的题材和定位呢?E,要守信用,我认识的一个制作公司的老板,跟我抱怨个别年轻编剧的毛病,其中有一条就是找各种借口拖延交稿,老板说,他(编剧)以家人“死”了延迟交剧本,结果死了好几遍剧本还是没有交。这个例子的背后,是告诉我们如何用诚信去赢得你对职业的尊重。F,多交朋友,多积累,素材不是你今天采访你明天就可以拿来写成剧本的。素材的储备是编剧必不可少的功课。G,保持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对人情世故的敏感和敏锐。H,如果可能,请记得感谢帮助过的你老师和同行。用罗素的名言共勉:“保持对事业的激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独舌君:宋方金老师说,电视台的购片人决定创作方向,是黄河入海口的水要告诉格拉丹东的雪水该怎么化,您怎么看?

  王丽萍:我认识一些电视台的购片人,我印象里,他们的压力非常非常大。他们所在的电视台会有指标考核,播的不好,就考核不达标。而买剧失误,也会有奖惩制度。我接触他们时,听他们谈工作非常专业,思维超前,因为他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目前为止,我对他们的了解就是这些。都不容易。

  独舌君:请结合自身创作,说说编剧的辛酸和幸福。家庭剧长期一家独大,会不会因为失去新鲜感?

  王丽萍:目前我在创作新剧,前前后后推翻了14个方案。反反复复,乐此不彼,这就是创造的快乐。目前这个也是现实题材,也是当下生活,也是家庭剧。我不觉得家庭剧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在热门里找冷门才是编剧的功夫。只要有家庭,电视剧就一直会有市场,而家庭剧也会一直受人欢迎,毕竟它离观众近,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和生活。关键看你如何找切口和找角度,如何在看似都被写过的题材里挖掘新意,如何有一个特别的故事。美剧家庭剧多吧?人家照样拍;韩剧家庭剧仍然兴旺,依旧有观众。国产剧我仍然看好家庭剧,关键是你怎么写,写什么。

  独舌君:谈谈2014年以来最有感触的从业心得?

  王丽萍:2014年,我很难忘的有:

  1,我写的电视剧《生活启示录》的播出。这部剧我个人非常喜欢,从剧本上说,它很严谨,娓娓道来,传统的叙事方式,人物都有尊严得体。导演和演员都很好,今年秋天,《生活启示录》将在亚洲编剧大会上做展示,这对我来说也是天道酬勤的鼓励。

  2,今年年初,上海市委宣传部徐麟部长希望我把上海的编剧团结起来,多出作品。于是,我召集了上海的编剧们一起,做了《上海影视四季沙龙》,旨在为上海多出作品出好作品。春季,我请来了上海的著名编剧顾伟丽(《香樟树》),何晴(《鲜花朵朵》),汪远(《爱情公寓》),贾鸿源(《老马家的幸福生活》),贺子壮(《生死抉择》)等十位上海编剧分析上海电视剧的市场和当下,大家畅所欲言,收获很大;夏季,我又请来刘德宏,李洋,阎建钢,刘江,王宛平,李潇等老师一起把脉上海电视剧,为上海电视剧献计献策;而秋季和冬季我们都已经做了计划,我完全是义务工作,也花了很多时间,但很充实。

  我一直相信,我们干编剧工作的,都会有点理想主义的思想,我们认认真真写作,是有价值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王丽萍 编剧 一剧两星 生活启示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