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评“苏晓2015中国电视剧十问”

2015年03月13日12:31   娱乐专栏  作者:影视独舌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原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现柠萌影业当家人苏晓,在昨日的柠萌新享会上发表了对中国电视剧的尖锐十问。每年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苏晓的“十问”都会引起业界的广泛讨论和媒体的海量传播,呈洛阳纸贵之势。今年他的身份变了,由国家工作人员变成下海创业者,但发言的犀利程度和忧患意识不变。下面是他发言的全文,以及影视独舌的评点。

  我们的新公司有一个年轻的名字——柠萌影业。“柠萌”追求的是新鲜,年轻,生动,有趣。我们现在没想过三年规划,五年上市,我们不急着定计划,我们学着去拥抱变化,我们相信只要象年轻人一样奔跑起来就会有机会。

  已经是连续四年,我会以年度十问为题,自问自答的方式谈谈我对未来一年电视剧行业走向的看法,今年继续,纯属个人观点。

  一问:“一剧两星”之后还会有大剧吗?

  去年,市场对一剧两星的政策实施比较悲观,认为高投入的大剧将会终结,纷纷喊出某某是“最后的剧王”。但是新年伊始,市场对政策的消化能力超出了预期,成本超过200万/集的大剧依然开机不少。原因是市场对“精品剧”的需求在上升,而价格上,视频网站出现几家联合购买的案例;央视和前几名卫视价格仍有上升空间;大剧快速释放二轮的价值高涨,这些都提振了制作方信心。但是,投资大剧变得增加了前提:视频网站卖不好的大剧注定亏本,进不了央视或前几卫视的大剧注定亏本。本来指望的一线演员大幅降价看来又要泡汤。总结一句话:大剧还会有,风险在加大,门槛在筑高。

  评点:苏晓的判断完全基于商业逻辑,独舌君在这里补充一点:除了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商业大剧会有单集200万元以上的制作,地方打造的“文化名片”式剧目也不可小觑。国家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级地方政府都以电视剧为重点突破方向,不管是高格制作所需,还是明星大咖的片酬,对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普通剧的风险在于能否回本,名片剧的风险在于能否上得央视一套黄金档。

  二问:“上市”是影视公司做大的唯一途径吗?

  2014是资本疯狂的一年,数百亿资本涌入影视圈,影视业并购案几乎平均6天一起,对赌业绩借壳上市似乎成了影视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很快高估值泡沫遭遇寒流,上半年才结婚,下半年就有离婚,并购案近一半未能完成。并购要价过高,财务问题突出,影视行业空间不足是影视公司上市受阻的主要原因,可以预见,今后影视公司单独上市的几率将大幅减少,市盈率也会大幅跳水。因为行业规模的局限,全世界都见不到几个影视公司单独上市的,美国六大电影公司全部被大媒体集团并购。所以长远看,这一幕也会发生在中国,影视公司要想做大,野心大的,就自己建平台,打通内容渠道;野心小的,就卖给某个平台,自己专心做好内容。

  评点:2014上半年,不想上市的影视公司老板不是好当家人。半年以后,没有掉到资本迷阵里的公司都在暗自庆幸。财富倍增效应是人人向往的,但这个行业任何时候都是内容为王,内容做好了,里子面子都有,内容做不好,没有里子的面子早晚会发皱。

  三问:资本眼里这个行业不“sexy”了怎么办?

  从行业选择上讲,做金融的聪明人多,所以资本界没有傻钱。资本刚进入想看清电影这一行可能要一年,再看电视剧这一行也就要半年,如今再看综艺节目制作公司,三个月就够了。不说原形毕露,而是我们这一行的泡沫挤的差不多了。如今,资本界的朋友说,一个影视公司会做几部好剧,每年业绩有点增长,这个故事已经不sexy了,也就是说资本眼里的想象力有限。乍一听蛮可怕,资本一撤,这个行业又退回从前,一盘散沙,一地作坊。影视公司的出路是内容升级和转型。要么象PIXAR动画一样四年做一部动画片,保证原创,保证独一无二的品质,这基本是开百年老店的思路;还有一条道路就是加快转型,产品多元化,电视剧、电影、综艺真人秀、动漫乃至游戏,逐渐打通内容壁垒,向综合性的娱乐公司转型。

  评点:什么叫苦口婆心,苏晓支的招就是苦口婆心,希望大家走正道。不过,资本市场没有傻钱,但有精明过头的钱。有些上市公司趟影视行业的浑水,开始就没有想踏踏实实地与优质作品同行,而只是在寻找一个可以炒作的概念,摆脱在资本市场上的窘迫,只要能抬升股价,影视概念可以,庖厨概念可以,猪饲料概念也可以。这种公司不会绝迹,这种思路的人始终在,不管怎样,影视行业总能带来一种玫瑰色的想象,等待资本援手的公司也一抓一把,购并注资这些事暂时不会销声匿迹。

  四问:网络的采购价格会超过电视台吗?

  去年,视频网站的采购价格还是相当于一颗星(一家卫视),可是今年顶级剧已经出现了首轮价格与卫视持平,随着视频网站前几名广告每年超过40%的增长,顶级剧价格网络超过电视台已经没有悬念。从网络点击量来看,2014年播放量超过10亿的已经算是好剧,可今年好剧的门槛估计要涨到20亿的播放量,去年过50亿的剧只有一部,而今年至今已出现两部。与点击量形成对比的是收视率,除个别独播剧外,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率普遍没有提升,可想而知广告主移情互联网也是大势所趋。出的钱多,当然话语权也会不一样,延续多年的视频网站听从卫视排期,跟播卫视7点档的局面看来维持不了多久了。

  评点:历史总是在人们猝不及防的时候突然拐弯。电视剧是传统行业,视频网站是新兴行业,电视剧一直在赚钱,视频网站一直在赔钱。但是,就冲着不断入场的视频观众,正在养成的移动观赏视频习惯,视频网站就始终对电视台形成威压。不赚钱吧,网剧的投资一直在放大,资本的加持一直在放量。说来说去,文化产业的胜负比的不是当下的市场份额,而是将来的阵地归属。临界点随时到来,因为网民一直在向主流挺进,也许很快,就不是电视台给网站导流了,而是超级网剧反哺电视台。大哥和小弟关系是动态的,这世界变化快。

  五问:网络剧会颠覆电视剧?

  2014年,近百部上千集网络剧呈现井喷之势,影视公司纷纷转型举手要为视频网站定制网剧,可到了下半年,风向很快转了,靠边缘性题材,恶搞三俗的内容,低成本制作的网络剧在互联网上并不受欢迎,全年现象级的网剧屈指可数。2015年,网剧会压缩产量走“大投入精品化”路线,市场上会出现个别400万/集的网络剧。网络剧的正途不是传统电视剧的擦边球、山寨版,也不是克隆精品电视剧,它应该是针对互联网用户的互联网产品。适合随时随地收看,增强与用户互动,边拍边播,逐渐走通付费模式,真到这一天,电视剧这个产业的主战场就会移向互联网,影视行业彻底被互联网化。

  评点:独舌君坚定地相信,网剧不是矬丑穷和怪力乱神的代名词,网剧能否真正颠覆电视剧,取决于其中能否出影响巨大的品质正剧。电视剧现在不是雷剧的一统天下,将来也不会是重口味剧目一家独大。喜欢王大锤的观众会长大,超越浅层搞笑,就像周星驰由无厘头起家,渐渐成了高段位的喜剧之王。如果网剧不能生出一支严肃高端的队伍,电视剧就永远不用担心没饭吃。美国已经有《纸牌屋》了,我们还只有《屌丝男士》,加油吧,中国网剧。

  六问:定制剧会带来怎样的买卖关系?

  一剧两星带来了定制剧风生水起,剧场定位清晰、专注的卫视会更欢迎定制,对卫视平台来说,定制有利于提前锁定好剧资源,有利于打造平台个性及品牌,有利于打造独播战略;而对制作公司来说,定制投资回款快,市场风险小,但定制的弊端是利益没有最大化,创作自由度小。定制中的甲乙方关系是一场博弈,我认为谁拥有小说或剧本版权谁更主动,所以电视台也可以考虑去抢占版权IP的制高点。对制作公司而言,拥有复合化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项目开发、娱乐营销、艺人经纪上都强的公司会有更多的砝码与平台方谈判。

  评点:一剧两星时代,以及将来的一剧一星时代,电视平台将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生存。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自制,要么定制,才能保证标准统一,特色鲜明。未来,定制剧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负责填饱观众的肚子。这里头出不来天马行空的作品,现象级的作品还得靠主创人员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构设、生发、熔铸而成。

  七问:边走边看会给电视剧带来什么?

  根据腾讯娱乐统计,2014年移动端观看电视剧的人数已达到2.93亿,比上一年增长几乎翻倍。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边走边看,上下班途中,主妇做饭时,排队等候的间隙等,人们的观剧习惯已经转向移动设备。由此对电视剧行业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平时没空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上班族看剧更方便,现在电视观众的年龄平均39岁,网络视频用户的平均年龄是29岁,电视剧主体观众年龄有望进一步下移。其次,电视剧将逐渐告别客厅模式,原来全家饭后集体收看的场景,变成个人的消遣、造梦工具,用户更加细分,甚至面向特性用户。再者,电视剧的内容和制作将更快餐化,更适合小屏收看。我们以前习惯了叫电视剧,说不定以后会叫视频剧,人们行为方式的转变将催生一个移动的生态。

  评点:边走边看,移动视频,带来的一个结果是碎片化生存。《屌丝男士》和“王大锤”都没有完整的故事线,只要局部闪亮,瞬间爆笑就可以活得很好。荧屏上得《爱情公寓》也有这种倾向。甚至,根据独舌君的体会,一篇逻辑严整、谋篇布局的文章往往不如微博集纳、金句多有的文字串联流量高。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征,说不清好坏。

  八问:网络小说何以为王?

  2014年,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几乎到了井喷的状态。小说的版权价格飙升,动辄三、五百万的影视改编权,影视公司买版权赌得越来越大。细究其中根源:《小时代》、《甄嬛传》、《何以笙箫默》的改编成功让人看到粉丝力量的强大,小说粉丝转换成影视剧观众天然就是营销利器;视频网站成为大买家,电视剧越来越需要考虑互联网的口味;加上网络小说读者基本是年轻人,这样的IP容易在电影、电视剧、手游、舞台剧类型上打通界限,适合全产品开发的大IP会越来越贵。网络小说的改编热也催生了偶像剧的逆袭,去年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古装和时装偶像剧话题不断,但是今天的网络小说基本不关心人的精神问题,不再与社会思潮共振,这样下去,网络小说会将电视剧带入“轻”时代。

  评点:网络小说从头到脚都渗透着商业的气息,也永远带着迎合流量的谄媚。如果原封不动弄成剧,多数都很LOW。但是如果经过传统电视剧人的改良,借其人气,予其情怀和质感,就会形成叫好又叫座的东西。

  九问:中产趣味开始抬头?

  2014年观看电视剧的观众总体还是偏女性,题材的最大类型还是都市剧,但出现了两个变化:人群年轻化,趣味中产化。在网络上观剧的人群首先是90后,其次是80后,她们带动了电视剧总体观众往年轻化方向发展。年轻人观剧的审美趣味会偏向偶像剧、行业剧,排斥婆婆妈妈、柴米油盐的家庭伦理剧。同时,都市中产人群的迅速崛起,他们更关注情感、生活、婚姻、职业这些精神困扰,审美趣味要求时尚、演员高颜值、制作精良,相反不迷恋充满小市民气息的家斗剧,中产趣味击退小市民趣味可以看做去年电视剧的大变化。2015,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偶像剧、行业剧、婚姻情感剧,也有利于一夜之间演员小鲜肉的崭露头角。

  评点:中产趣味在形成,中产趣味是小众。中国的中产阶级本身就“完成不足”,比身份、地位、金钱比不了权贵富人,比纯粹、奋进、无包袱比不了屌丝,钱不多常患失去,境界不高多拧巴,根本就是夹缝当中的一群人。他们的趣味精致,但缺乏炽烈的生命热源,注定是瞻前顾后,无法尽情燃烧的。

  十问:多屏时代重新定义内容为王?

  电视、PC、手机、广告牌,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都已经被“屏”包围,这是个注意力集中的时代,因为屏无处不在;但这又是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因为人们的注意力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渠道分散,所以“内容为王”会被重新定义。不是生产了一个高品质的独一无二的内容就一定为王,你要能有效的传播开去才行。你要研究渠道,往往能在多个媒体平台多个终端上实现多次传播的内容才能称王;你要研究用户,只有打通各个终端用户的内容才能爆发。于是内容IP大战已经开启,大家都在上游源头抢小说、游戏版权,大家都想大投入砸出一个“高概念”的视频产品,或者是爸爸去哪儿的真人秀,或者是《何以笙箫默》的电视剧,或者是《英雄联盟》的游戏,然后衍生品牌,跨界打造不同的视频产品,跨平台传播,交互式营销,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这过程中会出现有人认为《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的电影都不象电影,但票房大卖,这一幕也会发生在电视剧,由其他渠道的内容品牌延伸到电视剧,做出来的可能根本不符合电视剧传统规律,但挡不住它大卖大火。

  评点:多屏时代的特点是融合。电视剧和网剧融合,电影和综艺融合,所谓IP开发就是一鱼多吃,将一个有商业潜力的种子四处延伸,分光吃尽。不久的将来,所谓成熟IP开发殆尽,原创的武功被搁置多时,到时怎么办?君不见,热剧翻拍的周期已然越来越短,金庸他老人家数钱都数烦了吧?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与其去撕咬争夺别人的馍,何如自己原创一个IP,一本万利?

  【文/苏晓 评/李星文】

  延伸阅读:

  互联网改变内容产业

  “十问”说完了,说实话,我能看得清行业的未来,但未必能踩得上这节拍。我是做电视出身,我们习惯称电视机前看节目的都为观众,而现在在互联网上同样看视频的我们称之为用户,两字之差,却意味着完全不同的观念。

  如要问我离开体制半年创业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不是市场艰难,而是我时时刻刻都想着要改变自己。之前我是个从不用滴滴打车天天有专车接送的70后,我觉得我不够酷,我觉得我不够野,我觉得我不够快,我对技术的进步不敏感,对年轻人的喜好不敏感,对互联网的生活不敏感。我想改变,去枷锁,才能年轻。互联网的变化呼啸而来,我想结合柠萌的发展,谈谈对互联网如何颠覆我们这个行业一些想法。

  1、改变用户:不懂90后,内容没前途

  这句话放在今天电视剧行业,多数人一定不以为然,但是在电影、游戏、动漫行业,大家已经很有感触。90后是娱乐内容产业的主要用户,他们又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互联网颠覆一个产业,原点一定是从用户开始的。赞赏90后or批判90后都不需要,把他们看作用户其实只要了解他们的消费动机和行为。举个例子。弹幕是90后的玩意,我开始很诧异,好端端的视频画面,乱七八糟的字在上面飞,不是很破坏画面吗,有什么好看?但是90后告诉我,其实他们并没有漏过任何信息,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多现场的世界里,就像他们喜欢边听别人说话,边玩手机一样。90后不喜欢做价值观判断,他们的判断的标准取决于一件事:有没有趣;这个世界也是只有两部分,一个部分叫我,一个部分叫我以外的东西。弹幕就是90后趣味,他们吐槽的焦点是无趣和无聊,自我意识过剩的年轻人用字幕在他们最乐意接受的视频上,留下痕迹。其中的行家高手最大特点是黑话多,外人听懂了都不好意思。

  这半年我想清楚一件事,70后不要妄想为90后生产产品,你没这个能力,我不如把时间精力放在人身上,所以在柠萌,今天和以后,我都是最老的员工,创意人员我会锁定在只招90后,我们会更多的为年轻人做内容。

  2、改变生产方式:“我们不是观众,我们是玩家”

  互联网世界,卖的不是商品,而是用户体验。我们团队去深圳腾讯考察,学习腾讯的创新之道。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腾讯内部并不提倡创新,而是倡导能聚焦到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这是腾讯成功的DNA。

  互联网时代娱乐内容的生产方式不应该是"我制作,你收看",而是“和用户一起玩”。YY直播是这样一款产品,在直播的状态下,用户与主播共同制造一段视频内容,有接地气的等级,有房间管理制度,有一掷千金的打赏,产品的实质已成为互联网娱乐生态的打造。今年的央视春晚对年轻人来说不是看的,而是用来玩的。一边摇红包,一边在社交群里互动。互联网人群有着强烈的参与感的需求,基于这样用户需求的内容生产方式应该是直播流的,互动的,边拍边播的,用户自制与专业内容相结合的,走通收费模式的。柠萌对内容产品的定位就是与用户一起制造快乐的娱乐消费体验,今后产品不再是交给电视台的一盘磁带,产品没有固定形态,没有边界,没有时空限制。

  3、改变传播方式:内容不要台

  短短几个月,鹿晗已经是家喻户晓了。90后明星的集体跃起,是2014年的一个文化现象,他们被称为小鲜肉。

  虽然都是一夜成名,但是他们的成名路径却与以往明星完全不同。过往一般都是大众媒体造星,媒体曝光话题营销才是走红法宝,可今天“鹿晗们”完全不经过大众媒体,他们是社交网络的产物。他们是在社交媒体里实现了精准粉丝的聚集,微博、QQ、贴吧、朋友圈,在形成相当的粉丝群后,再反向引爆大众传媒。鹿晗在去年8月19日发出一条微博,单条评论数达到1316万条,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他的微博回帖中,超过50万条的比比皆是,也就是说,小鲜肉们都有互联网基因。这是互联网的造星模式,也会成为今后视频内容的传播方式。媒体本身都会碎片化,而好的内容完全可以去媒介,直接打到用户,所以内容的2B模式会逐渐变成2C化。

  互联网时代,内容产业的诸多方面都会被重新定义。用户、市场、制作、发行、营销、盈利模式等等,而内容公司又面临诸多的转型:作品思维变成产品思维,项目驱动变成用户驱动,主观判断变成大数据判断,柠萌影业诞生在这样一个市场窗口,我们定位要做一个互联网时代新型的影视娱乐公司。新在哪里?就是更多的为年轻人生产产品,产品定位的核心是与用户共同创造快乐体验,产品来自互联网又在互联网传播。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柠萌的基因是做内容。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娱乐真人秀、各种互联网娱乐产品都会涉及,专注产品,做顶级的精品内容。

  在快速起跑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腾讯这样一个小伙伴,可以说是志同道合者一拍即合,腾讯成为了我们的合伙人,柠萌的投资股东。腾讯懂年轻人,有丰富的互联网产品经验,有强大的渠道,不仅拥有8亿用户,而且深刻理解他们的需求。腾讯庞大的用户量可以成为柠萌互联网产品的潜在用户。腾讯对我而言,不是一棵大树,而是四通八达连接用户的道路。有路,就容易看得清方向;路好,我们就能跑得快。柠萌制造好的发动机,制造好车,腾讯筑路,用户的驾驶体验就会爽快无比。我希望柠萌从开始就在互联网的高速路上驰骋,这样与年轻就能贴得更近。

  【文/苏晓】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苏晓 电视十问 网剧 小说 电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