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1)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17:42 新浪娱乐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1)

《家事如天》制片人孙泱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1)

《相逢在雨后》导演李妮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1)

李妮和潘欣欣导演在交谈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1)

《文艺报》主编范咏戈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1)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黄会林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1)
中国艺术研究员影视研究所所长贾磊磊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1)
《相逢在雨后》制片人郭培林

  (2月9日上午)

  李汀副主任:咱们开会!昨天我们主创都介绍了一下创作情况,今天主要是以专家讲为主,先请咱们去年几位合作方发言!

  孙泱: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非常感谢剧中心领导和各位领导专家们,跟剧中心合作了两部戏,一部是《生命的颜色》,一部是去年的《家事如天》,因为中心是国家队,也就是王牌军,我们是一个新兵,要说部队编制我们就是预备役,在这里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再一个,确实挺紧张的,经过社会的检验在这儿说也说不出太多东西来。

  有这个机会我就把《家事如天》的创作经过和我们自己的一点体会在这里向大家回报一下。《家事如天》剧本阶段创作了两年,修改了六稿,应该说是反复很大的一个剧,在这个剧当中我们的感觉,就是这种家庭戏越写越难写,或者说家庭戏好拍不好写,尤其是在剧本阶段,特别难,一个就是太多,社会上家庭戏太多,反正打开电视台的频道都可以看到家庭戏。第二个,家庭戏越写越离奇,都挺极致的了,第三,家庭戏也有很多是很优秀的了,确实有很多很高的招,所以一下子要翻过别人去是很难的。所以当时做这个事也是挺犹豫的,中间做了几次都差点下马这个剧,前面有个障碍或者前面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所以写起来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我们中间也稍稍换了一下作品。

  在做的当中,在剧本的立意上下了比较大的功夫,这点跟中心的领导的把握还有文学部的把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原来这个戏,这个戏简单介绍一下,片花五分钟也看不出太多名堂来,就是一个老太太年龄大了,然后就跟几个子女说,我到你们家,子女都在城里,老太太是在城边上的乡下,就是老太太说我要到你们城里住,所以每到一个家里就把家里原来的,本来已经很紧张的或者是说一个非常规的状态更加打破了,一家一家走,再加上小四,女儿添乱,就这么一个戏,每到一个家里都会出现一些家庭里的伦理道德的一些戏。

  一开始小说和最早稿子中间对老太太的态度是老太太到谁家去谁不待见,几个孩子总是有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是老太太来了,农村来的跟城里生活不太一样,或者老太太来了搅乱了儿子的感情生活,反正都是一些这样的状况,后来改了几版以后,中心领导提出来应该变一个立意,这个立意后来在这个剧本中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就是几个孩子都争着来孝敬老人,是在孝敬老人的这个前提下发生了很多的矛盾,就是有些不愿意向老太太暴露的事儿,或者不愿意向老太太说明的事都是为了老太太好,从这个角度来说的。所以这个立意变化以后,使得这个剧本一下子就产生了一个高度,这是这个戏在创作过程当中我们比较大的一个体会。其实也就印证了昨天几位领导、专家说的,就是一个精神的发现,一种文化的开掘,其实在这个地方我觉得这个剧本,我们做到这个时候的时候感到一些欣慰。

  第三个,王伟国老师提出来掺水的问题,我们在创作过程当中戏出来以后剪了40集,送审的时候组里面压成35集,使这个戏节奏感更精到一些,也是我们创作当中的经过,经过就讲这三点。

  然后一些体会也讲三点,一点就是这个戏我们还是张扬一种家的文化,因为这个家庭现在实际上有些戏,我们看的戏,当然不是说别人的戏不好,很多的戏写得非常有智慧,就是把一个家庭写得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幸福,这样一个写法是这个戏的宗旨,所以我们就强调了一下这个。因为三个孩子,实际上原来互相之间都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老太太到这个家,到那个家,每到一个家都解决这个家里的问题,然后老大下岗了,背着老太太最后家里的所有的东西,连发的补偿金都已经被抢了,家里到了不能再维持下去的地步,老太太来支撑这个事,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进取的人你必须要担当,像这种戏都是在这个家的文化当中体现的一个戏,就是呈现一种人与人,人与家,家与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我们不能简单讲社会荣辱观,还要到家庭文化当中去。

  第二个,我们这个戏里面强调一种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可能过去很多戏由于文学思潮的影响,都有一种往外边走,吸收一些外国的好的东西,这个戏我们就归回来,找到传统的一种伦理道德的精髓,在这里边比方说忠、孝、义,在这里体现得比较充分,强调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其他就没有什么了。这个戏也有一些问题,比方在制作当中觉得后面的制作稍微的紧了一点儿,赶时间赶得紧了一点儿,导演因为当时正好母亲去世,后面的戏稍微拍得糙了一点儿,也是表示一点儿遗憾,就讲这么多。

  李培森:这个戏我们看了,就是一个老太太在乡镇一个地方,到过年,孩子每年都回去,回去都客气,妈,你到我们那儿住吧,每年都客气,有一年老太太决定,行,过完春节我就到你们各个家住去,要想有戏真好看,各家往外推这个比较好写,真来了,这个老太太来了,家里有媳妇儿,一个三口之家来一个老太太,实际上打破了一种家庭正常之间的关系,开始都往外推,味道就不太对,后来各家往回抢老太太。以前我们说老人是个宝,他没有一种特别形象的和一种内在的说理性,在这个戏里可以看到说理性,这个家里俩口子动不动就离婚,没有老人有很大的关系,有个老人,儿子和媳妇闹矛盾,女儿和女婿打架,有老人在家肯定离不了,所以这个老太太往家里一坐这是一个很大的稳定因素,这里面充分体现我们中国传统民族的稳定,老太太到哪里都能解决,老太太要钱没钱,要文化没文化,就是用心哺育了自己四个儿女,在变化这么快的一个社会里他让家里稳定,这个戏力求做到和谐社会,家里有个老太太就和谐。所以这个戏我觉得真是很值得期待和很值得研究的一个写家庭的戏。

  郭培林:非常感谢中心领导,等于给了这个机会跟各位老师见面,过年的时候有这个机会参加中国电视剧中心研讨,非常感谢,借此机会给各位老师还有在座众多的朋友,还有新的朋友拜一个早年!

  跟中心也是合作多年,断断续续由最早的《刘老根》还有一个《大山深处的110》,此前没跟我们台合作的时候也跟中心带了几部戏,比如《广岛》《苍天在上》,受益很大,大的这些感受尤其在这次《相逢在雨后》以后,再一次中心把我和李妮导演搭配在一起,戏我不想说了,因为戏都是导演拍的,我干的都是背后的事,看不出来,我不会说,就会做。

  所以这次我就有感受,感受在哪儿?这些年跟中心合作,每一个戏都成功了,我觉得这是中心有几点我的感受,第一点,中心这些所有的剧本有一个民主决策的问题,就是这个剧本来了以后一关一关的,比如从文学部的最编导然后编审,主任到主任,再反过来这样,然后领导把关,然后最终再反复确定,所以基本我觉得这些问题运作这种流程,作为我这种农民大台没有这种过程,我们上了就上了,但是中心不是这样,总是在这方面比较慎重。比如我们《相逢在雨后》就是,我们给李主任看的,李汀主任就说你不要走偏,我们要把握什么,具体的都说出来,李培森主任看了以后说不能动,前四集必须得重新改,到八集,又重新改。后来子扬主任说了,那些把握不准的地方你们一定要慎重,否则的话就会出问题。所以说我觉得他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一个民主决策,然后领导把关。

  第二,在操作上这个流程过程中它有一系列的,这是我从我农民大台感受到的,就是说他有一些流程,比如从制作的预算上线和下线,这是从来我们台没有说上线和下线的关系,就是主演多少钱,谁多少钱,够不够,就是这些钱。那天李主任有一次说我,说你整的净都是野景,你别像拍过去农村戏。我在这个戏当中就在中心感受到了,就是它这个运作的流程非常规范,然后再加上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就是说这些组织好以后,然后用科学的手段去管理这些剧组,你该发生什么事你由谁去解决。比如说你到生产处由生产处解决,然后你开机以后经常派这些不同的部门领导,都去,还有一种人文的关怀,大家去看望剧组,甚至连食堂都打开看,就细到这种程度。再一个我讲一个最大的事,我这次感受特别深,《相逢在雨后》,突然有一天中午我们正在拍摄,他有一个计财处长给我打电话,他说我到长春了,我说怎么没打招呼,你这有点儿像纪检委的,我开玩笑,最起码我们剧组接你一趟,他说不用,我们时不时就这样抽查。当时我以为他开玩笑,他带了一个姓赵的科长就去了,说你在哪儿,我马上到你剧组去,我以为他打听我宾馆到我那里,他自己在机场附近开了一个宾馆在那里,我又到那里找的,然后回到剧组。等到看完剧组以后他说要看片子,然后一直看到夜里后半夜,第二天说已经走了。他的管理非常严格,这个戏因为不是我拍,我就会干幕后那点事,但是我感受特别深,跟中心这么多年,我作为从农业省过来的农民电视台,我觉得确实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也不是恭维,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所以我在中心这些年断断续续干下来也感受到了,包括这次给组建的那一班子也是,像不正规的给你带成正规,李主任一说你们老是绿门框,红棉袄的,这个得改过来。因为昨天的片花就五分钟,展现不出来,我说农民多实在,说几分钟就几分钟。所以有些地方我说这些有的你们可以报道,有的还得保密,所以我就说这些,感谢大家!

  李妮:我说两句,其实昨天就想说,因为我刚才开玩笑,路老师没在,路老师是我的恩师,子扬师哥也不在,搞得我有点儿紧张,不敢说话了。所以现在一看路老师也在了,子扬师哥也在了,有人给我撑腰了,可以多说两句了(笑)

  因为剧中心来请我,在座的可能就是我一个外请导演了,我是北影厂的,我毕业以后,中戏毕业,毕业以后一直拍电影,我觉得我是一个挺倒霉的人,我毕业以后刚拍电影的时候就是市场经济了,你拍电影可以,电影厂不给你投资了,你需要外边的投资方给你投资。像对我们这些年轻导演来讲,你进入市场就必须给人家挣钱,一下就把我们扔到这样的一个经济的大潮里面,然后觉得压力特别大,就想着那时候年轻嘛,才二十几岁,就想怎么才能挣钱,帮人挣钱。所以我从八十年代末,我很幸运,大概24、25岁就自己独立拍电影了,我一直派商业片,拍了五、六部武打动作片,而且当时说卖拷贝,在全国拷贝量发行都特别好,然后老板都赚钱了,都挺高兴的。

  接触电视剧挺晚的,大概是95年的时候我拍了一个单本剧,当时觉得终于有机会不用考虑不考虑什么老板赚钱不赚钱的事了,我可以好好的搞一把艺术了,那个时候当时说电视剧以后要在中央台播出,是请了七个女导演,拍七个作品,当时拍完以后我觉得挺好的,自己搞了一把艺术。结果到中央台一审查,人家六个女导演片子全过了,把我的枪毙了。枪毙了不是我拍得不好,就是作品内容有问题,我一直很怀疑自己,我是不是不能进入这种主流的电视台?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中央电视台就特别的向往,特别希望能够自己有一部片子在中央的一黄或者八黄播出,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所以后来接着又把我扔到电视剧这个大潮里头,必须给人家投资方赚钱,要想办法给人家赚钱,然后又开始拍商业题材的电视剧,就在商业题材的电视剧里投资,想着拍什么样东西,怎么赚钱,钻牛角尖想,拍了几部电视剧人家全都赚钱了,这个时候特别想有机会给中央台拍个戏。02年的时候李汀主任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们这里还有一个10个导演拍10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一个作品,请我来,我就特别高兴,我说天哪!终于风水轮流转了,我又有机会拍主旋律的片子了,我的片子能够有机会在央视播出。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撒狗血了,当时是承包性质的,给你多少钱你给我一个上下集的剧,你拍好。我说我不管了,不挣钱了,就把戏拍好,我在外边挣钱挣够了。所以当时花了很多心,就拍了咱们的那集叫《正义是美丽的》,候继林演的那个,我特别高兴,这个戏在央视一黄播出了,我当时觉得我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

  紧接着第二个梦想又出来了,我特别希望给咱们中心拍一个长篇的剧集在一黄或者八黄时间播出,去年的时候我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李汀主任给我打电话,说大校(李培森)说让我来导,我当时特别兴奋。其实我手里有别的本子,我说我不管了,因为我特别在乎央视这个平台,而且我也特别羡慕咱们在座的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导演还有同行,昨天我才听说这里有很多都是我的大师哥,我特别羡慕他们,他们有这么好的平台,就是一套和八套,我到这儿来有点儿抢饭碗,我希望以后你们还得多给我点儿机会抢饭碗。

  去年以后我接到这个剧本以后非常用心,我是比较用心从改剧本到拍摄,我很艰难地坚持下来了,我把这个戏拍完了,拍完了以后至少现在是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了,是不是观众能够接受,有时候我就说我可悲就在这儿,我一到中心好不容易接到一个电视连续剧吧,又要强调收视率,又不能够全身心的去搞我的创作,因为我在外边拍戏就是收视率,你各电视台你收视率高,你的片子以后我还买,你收视率不高就完蛋了。所以一到这儿李汀主任,大校,师哥就一直在说收视率,收视率,既要主旋律又要收视率,制片人还说导演啊,你这个收视率上不去的话我是拿不着钱的,不靠你的钱,靠我的钱啊。我觉得我压力特别特别大,后来我想我怎么老逃不出去这个收视率呢?后来我就自己总结,自己发现这种压力从我毕业以后一直到现在,始终存在我周围,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让我们做的就是这个,你必须去承受,而且必须去接受,而且你要必须去适应。

  所以我在拍这个戏的时候,当时我接到剧本的时候,这个剧本感动了我,当时我很害怕这个剧本是一个那种优秀共产党员的电视剧,我真的特别害怕,因为我特别想做一个能够感动大家的一个戏。所以当初看到剧本,剧本基础当时不是特别好,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打动了我,感动了我,我就想这个故事完全有可能做得非常有意思,非常感人,因为昨天潘欣欣说的,现在能够感动人的东西太少了。这个戏是感动人的一个戏,现在说真正能感动大家,在现在这种时代已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所以我就踏下心来做这个戏。

  言归正传,说这个戏,这个戏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故事情节说清楚,就是一个生活得非常平静的家庭他的孩子突然间肾衰竭,衰竭之后面临着父母要去救治,救治完了以后最后要去寻找,因为救治不成必须寻找她的亲生父母,这就是一个救治和寻找亲生父母的一个过程。其实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一个故事,我觉得在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下,你怎么能够把它这里头的人,这里头的事,这里头深刻的文化内涵拍出来,我觉得这是这个戏更重要的东西。

  我没有准备讲稿,但是我想了,我还是很认真的,我想了一下,这个戏我简单的说吧,我首先的想法就是想把这个戏,因为我觉得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年代,每个人的压力都非常的大,你要想适应这个潮流,适应这个时代就必须选择一个合适这个戏的一个表达方法,那么表达这个戏的方法我就定位在,我觉得应该是用时尚和传统去对话,用时尚和传统去融合来表现这个戏,就是作为这个戏的表现形式,才能够适合现在的人、现在的事、现在的观众,然后供观众去思考,我觉得这是我做这个戏的一个想法。时尚和传统说起来好像很抽象,实际上这里头很具体,就是有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形式上我就是采用了这种多空间的、多时空的那种叙事方法,因为它这个结构,这个戏的结构实际上是很传统的,就像剥葱头似的,一点一点剥出来,先是孩子生病,找孩子亲生父母,母亲的肾给出来了,再找父亲,这是一种传统的结构,你怎么用这种传统结构用现在观众很快能够接受的方式,就要大信息量、大空间、多空间、多意向的表示这个戏,所以当时用了多空间,这个处理方法我简单说两句,我用了现代、过去和未来三个时态,这三个时态,过去就是我们剧中回忆,回忆里头用了很多色彩的东西,有黑白的,有彩色的,甚至有一些变色的东西,甚至是高调的东西,这里头有很多空间,这个多空间的意识我希望传达给观众更多的信息量,这种大的信息量我觉得很适合现在的观众,因为现在观众他完全可以接受扑面而来的很多东西可以接受一二三四五,可以接受几点,不是只接受我这一个故事。所以我在这个剧里用了过去、现在、未来甚至理想的空间,甚至意念的空间,我在这里都采纳了,一切一切的手段,一切一切的目的只为了一个,就是更深刻、更立体的剖析这个戏里头剧中人物的那种内心精神世界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是我在这个戏里做的一个努力,我不知道以后未来是不是能达到我说的那个效果。这里面有一个未来时,当时审片的时候李汀主任还分析,你这个未来时,画外音的叙事是孩子长大,你这个现代时是1996年到现在8岁,你孩子现在长大了,你是不是孩子现在20岁,因为2000几年了,我说当时就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想用未来来审视现在,用现在审视过去,用过去反思未来,这种轮回很有意思,这种思想很立体很深刻。

  再说一点,就是表演上,我在表演上这次有一些想法,这些演员也确实被我折磨得够呛,我要绝对让他们生活化地表演,而且要多层次地表演。就是你们的表演空间,你们给我,告诉我的不是仅仅你说的这句话内容,我要你身后更多的内容,这是我对他们新的要求。这些演员觉得挺难的,这个戏演下来,他们说我怎么给别人演戏那么简单,给你演那么累?我说那就对了,因为你用心了,我就让他们用你们的心灵去演戏,用眼睛去说话,我非常烦燥那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演,戏剧化的表演,特别是在电影、电视里面是绝对不能有的。举个小小的例子,我们有一场戏是孙冲和李佳(blog)准备去寻找他的亲生父母,有一场戏他们在家里收拾东西,那个剧本提供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你准备一下,你要把东西拿好,到那儿见了面跟人家说什么说什么,完了以后剧本有一句台词,最后的一句台词就是一直走,不停。这场戏走完,调度完了正式拍的时候,到最后孙松,李佳就停了,说导演,一直走,不停我说不出来,他说咱们把这个词删了吧。其实我是最反对演员删剧本台词的,因为我觉得每个剧作家把台词写出来他是有他的寓意的,所以我就跟孙冲和李佳说,你们俩之所以说不出来,是因为你们俩根本没有想你们要想的东西。这场戏真正的目的不是说收拾收拾东西,把东西带好就完了,不是一个台词表面上的东西,实际上是你们对你们的未来,对你们前途是完全不知道的,就是完全是未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你们对未来是担忧的,所以你们俩这个时候虽然收拾东西,说这说那,实际上两个人互相谁也不敢看谁。到最后两个人表情眼睛对视的时候,你们真正想的就是我们要坚持,不管未来有多难我们都要往前走!是这句话,后来他们俩一下就明白了,我说你们俩再来一次,同样的调度,同样的台词你们再来一次。后来他们再演一次以后我也没有强调说你一定要给我说一直走,不停!最后两个人说你带着,你带着,你拿这个钱吧,两个人互相一对视的时候,两个人眼泪都要出来了,孙冲说一直走,不停,李佳又重复一遍,一直走,不停!当时我都感动了,他们真正用心体会到了这种戏剧情形当中的气氛,我说你们打动我了,你们肯定能打动观众。所以后来我们的拍戏这种例子非常非常多,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就是说我在拍这个戏的时候确实是用了心的,而且为了实现我的第二个梦想我还是做了一定努力的。

  当然了,我在这个戏里头有很多东西,比如说我要求拍电影出身的嘛,有时候挺矫情的,我这个制片人不在,我现在想说两句,他现在又不在,我要求挺严的,每一个道具的每一个细节,布景的感觉必须达到我的要求,达不到我要求我就不拍。这个其实给制片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也好,也不好,我觉得好呢,就是我在坚持我的想法,不好呢,有时候制作人,制片人经费上有一定的问题,后来在李汀主任、大校、还有子扬师哥的教导下,说你差不多了,有的该坚持的坚持,不该坚持的就让一让吧。后来我还是做了退让,特别是海边的戏,本来剧本提供是到海南拍那种椰林,最后就到北戴河拍了。比如里面有一个小镇,我特别想到四川青石小路上去拍,我觉得那种感觉特别好,最后因为资金问题就算了,就在吉林丰满拍了,我个人觉得如果按照我那个想法拍会更好,但是因为资金的问题,好多问题,我觉得也确实应该考虑投资方的问题,所以有一些遗憾吧。但还好,李汀主任他们说这个小锋芒也挺好的,就这样吧,我最后再说一句话,主旋律,我觉得做这个戏我有个体会,就是把人性善良的东西完全的融入到这个社会,融入到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肯定就会和谐,这就应该是真善美的东西,这就是主旋律的东西。完了,谢谢!

  范咏戈:这么多专家还没有发言,我就说几分钟,因为我一会儿要提前走。

  首先非常感谢中心给了这么一个机会,听了这么多艺术家们的发言,介绍情况,也是很有收获。

  报社既非生产单位,像中心这样,还有合作方这样,也不是研究机构,像研究机构和大学,我是站在媒体立场上说几句。所谓媒体立场我这么理解的,也就是两方面,一方面在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要反映受众的意愿,中间架个桥,我们就是桥的立场。

  《文艺报》过去我们在老主编奠定的基础下,对电视文化这一块一直是很关注的。现在随着向前发展,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和文学相比它各方面的受众等等更多,所以我们现在还加大了这方面的研究,报社内部也好,还有相应的版面也好,而且从电视剧扩展到整个电视文化,最近包括我们的一些电视文化栏目的研究也得到了一些反映。争取在《文艺报》创刊60周年的时候,后年,使《文艺报》对电视这块的研究有一个新的面貌,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是有这个计划的,《文艺报》09年创刊60周年,我们国家文艺类报刊是同一类的,49年和《光明日报》同一天创刊。

  我听了介绍以后,确实感到06年对中心是一个丰年,表示祝贺,特别来之不易,因为我们感觉到现在外部环境除了观众受众方面的环境不如人意以外,还处在三重挤压下,昨天和今天有的艺术家也谈很多了,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个是社会转型期,价值的多元和混乱,现在就是观众要什么和我们给什么这方面,这也是我们电视剧策划最主要的点,容易出现判断的障碍,第二个,是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足鼎立,在对立中并存的局面使电视人陷入崇洋或者从俗这样选择的困惑。收视率对电视剧文化导向、艺术品位的挤压,我觉得这三句话,判断障碍,选择困惑和收视挤压正是今天做电视剧取得双效益,比任何时候都难的地方,所以我感觉到中心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取得今天的成绩是格外不容易的。我觉得这个和中心的领导层对国家队的明确定位是分不开的,另外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艺术家队伍,特别是这个队伍坚守了电视人的职责和良知分不开的。

  我觉得对付上面几种挤压也好,不利的环境也好,最有效的还是电视人的良知和责任,当然还有机制的设置,咱们有的时候,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够左右得的了的。06年中心的成就我看了一下介绍,本身过去也看过一些,我感觉到第一个,从题材上看确实是达到了主旋律和多元化的统一,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入戏,既有像《老娘泪》、《家事如天》、《戈壁母亲》这样的,也有《热带风暴》《天高地厚》《超临界》,既有《陈赓大将》、《草原春来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也有像《鉴真东渡》《白蛇传》《越王勾践(blog)》这样的天下题材和重述神话等等这样的戏,在这两集之间容纳的是一些情感剧和现实剧,比如工厂戏,农村戏,社会戏,达到了主旋律和多元化的统一。

  第二真正确立了核心价值体系,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作品不用去说了,像《陈赓大将》,《草原春来早》这样表现革命元勋的作品,他们通过我们的张扬不光是现在人,就是以后的后人也能够使他的精神长存人间。还有反映社会主体实践的,工人、农民、军队的戏也都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我觉得还有很可贵的是一些生活戏、情感戏都很自觉的把宣扬人美好情感的生活,真善美放在一个很优先考虑的一个突出张显的地方,这些作品都具有一种向善的道德力量。

  当然还有一条,我觉得普遍注意的就是怎么做得好看,这个问题更多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在座的都是艺术家,我这里也没有资格说这个,我感觉到有一些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都大大的得到了加强,还有其他的一些方面。

  这几个方面我觉得,这几种成就我想用三个拒绝概括,就是主旋律拒绝说教,历史剧拒绝戏说,情感剧拒绝反价值。我感觉中心的作品坚持了这几点,所以取得了上面的几个成就。我觉得从这里还可以进一步看到,中心的成就是在打造一部部戏的同时树立了自己的文化理念,比如说刚才说的三个拒绝是我体规当中比拍几部戏更重要的,属于中心的战略建设方面的一种眼光,一种建设,因为电视剧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存在的文化文体,要谈它的发展也就不能回避从文化层面上去认识和解决它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方面我也想用八个字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一个是叫做文化重构,第二个叫做道成肉体,但是进行文化重构还不光是电视剧人的责任,我觉得在当代是中国最高价值的失落,不然的话不进行文化重构,整个国家没有软实力的竞争力,领导也说,我们自己也能意识到。我觉得文化重构有两个要求,一个是形态,一个是方式。

  新的文化形态到底是什么?也一下子说不清楚,因为都在建设当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绝对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就能完事了,我觉得至少它是一种扬弃,它不是抛弃,我们的很多毛病和问题恐怕也出在这里。在当前我觉得有一种趋向对于一种根文化的重张,传统文化重新认同的趋势,这里我也介绍一个情况,我从一个资料上看到06年有重张根文化的八大事件,也可能有的同志看过,我就简单一说吧。

  一个是非著名演员郭德纲(blog)率领民间团体,德云社,使古老的曲艺发扬光大,以草根英雄的振奋振兴中华戏剧之传统。

  第二个联合国明文规定,2008年起中文文件由汉字、繁体字和日本将汉字升移,产生了台湾剧作家张荣光发起以汉字…

  第三个是四书热读经风。

  第四是孔子有了标准像,孔子诞生…年前夕向全球正式发布孔子相的定稿,当然也是有争论的。

  第五世界各地都先期中医热的时候,在中国要取消中医中药。

  第六续写《红楼梦》

  第七是认为龙在西方是一种邪恶的怪兽,为了避免给西方提供中国威胁论的口舌,建议取消龙度腾,引起了很大争议,一些外国人并不赞同,认为中国的专家要挺起腰杆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

  第八是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12月8号清华、北师大等名校联合署名倡议网友…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呼吁国人能够醒悟,建议将孔子诞辰作为中国教师节…,这个可能和电视剧创作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我觉得它只是表示一种趋势,透露出一种趋势来。

  当然了,我觉得在当前重述经典文化,张扬根文化,或者是表现当下重新唤起观众的文化记忆,这是我们面对的又一个现实,这里一提到文化似乎特别高傲,和具体做事没关系,其实不是这样。如果我们赞同文化另一种定义的话,比如说凡是人类不是凭生物本能学会的,后天创造的任何事物都是文化,就会发现文化不仅在讲坛上,更多是在生活当中,是在我们的电视剧当中。文化具有它的沉淀性和内敛性,在做电视剧的时候进行我们的审美创作的时候特别有用。因为什么呢?可以有效的去克服那种导向的浅薄与缺少沉淀的娱乐,对于故事、对于生活本向缺少美学把握,导致不是内敛,而是张扬,这里我觉得用上我刚才说的另外四个字,叫做道成肉身,这个在中国传统美学当中是艺术的最高问题,没有道,那肯定是没有灵魂了,道就是意思,就是要告诉观众的东西,但是肉身就是丰满的艺术本体,就是艺术的完整体,如果说仅仅有肉身,或者仅仅有所谓下半身而没有道这不是艺术,但是仅仅有道,道成骨架也不能成为艺术,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都能够达到这个境界,那就是好艺术。

  祝中心在07年能够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座的很多专家、学者都是支撑《文艺报》的主要理论力量,我也在此表示感谢,你们的文章形成了《文艺报》现在的品位和它的一定优势和地位,也希望在新的一年继续给我们支持。借此机会,借着中心提供的机会也代表《文艺报》的同仁给大家表示忠心的感谢和拜年,就简单说这些,谢谢!

  黄会林:我简单说一点儿,昨天下午听了会,提前一会儿请假,今天是决心要坐到底,把会议参加完。这两天参加会感觉还是非常有收获的,凝聚成三个感字,就是感谢、感动和感触。

  说感谢呢,不是客套话,感谢我们电视剧创作中心能够把我招来参加这样一个盘点会,这个盘点会信息量非常大,我们看了16部电视剧的不仅是片花,还有一部分是其中的一些华彩乐章,看的过程感觉很兴奋。有这样一个机会很难得,所以说在座有这么几十位请来的客人,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没有与会,我们这些少数与会者我觉得还是很幸运的。时间关系,不多说了。

  第二,就是很感动,听了很多位主创的讲话,特别感受到大家的不容易,感觉中心昨天拿出来的16部是06年的丰硕成果,还有的是正在拍摄,昨天没有拿的,比如像《市委书记》,一年中间做了这么多事情,听了其中一部分主创的讲话特别感觉到他们那里边就是两个字,艰难。哪一部都不是一帆风顺,哪一部都不是轻易得来,都是千难万苦的,最后奉献出自己的佳作。我想不知道能不能这么说,所有的主创、艺术家们,你们就是一个目标,就是一切为了观众。心中有观众,所以就不怕多难多苦了,这点我也很感动。

  我们在06年,我带着我05级的博士生在一个课程上做了一个调研,因为我们想的是对于我们的未成年人,我们做的调研课题名字就叫“影视文化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对策”,这么一个课题,我们的博士生、研究生们到了北京的两个远郊区,两个近郊区,两个城区调研1339个孩子,就是18岁以下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1339位被调查人员,最后回收问卷1335份,有4份没有回收,回收率是99.7%。我们把所有得来的数据都进入了国际的SPSS,经过仪器的运作给我们得出来的是38万个数据,这38万个数据已经汇集成了5万字的数据报告,在这个基础上我和这些同学们又做了一个分析报告,分为电视片和电影片,对于未成年人和影视文化的关系,就我们现在的数据做了一些分析,其中电视片就涉及到了孩子们看电视,电视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孩子们他们看电视和他们的学业是什么关系,他们看电视和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关系,他们看电视和他们的暴力倾向是什么关系,还有就是他们看电视和他们的追星这些是什么关系,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了,而且有些数据还出乎我们意外。比如说整体数据看来孩子们还是向上的追求比较多,我们调研的1335个人60%左右,他们对自己的学历期望是博士,就是说他们是要向上,要奋斗,要获得高文化的,像这样一些数据我今天没有时间没有带来,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我们的孩子们对这些暴力的影响,对他们价值观的追求也有很多让我们很忧虑的地方。

  比如说百分之二十点几是说将来要挣大钱,要过好生活,为什么?电视告诉我们了,电视剧里边那生活才叫棒啊!这都很鲜活的例子。我们今年还会做,07年还要做,我计划是每一届博士生都让他们做,一年一年积累下去,这样一个调查和我们中心拿给我们看的16部电视剧,我一下就联系起来了,我就觉得真的你们是一切为了观众,而你们的观众里面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的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就是我们国家21世纪的栋梁,谁知道那里面有没有胡锦涛,肯定没有胡锦涛也得有其他的等等,他们就是非常重要的,而你们为了受众做了这么多的牺牲、辛苦,正是一种奉献,这是我的感动。

  第三就是感慨,这个感慨我想了想,我们电视剧中心能够做好电视剧,他有些什么,昨天培森主任说这里面应该有些规律性东西,我现在不敢多说,因为还没有深入思考,但是我就是一种感慨,我觉得首先你们能做到这样,可能跟你们位置有关系,你们是王者之师,可以说是国家队也好,说龙头老大也好,反正是王者之师,这样呢,你们一方面面对的使命和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假如某一个个人企业的文化公司,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如果说有一点什么还好办,但如果我们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拿出来的东西不够分量,那恐怕就交不了差,所以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同时因为你们面对的是责任和使命,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很大气,大手笔的一种特质,大手笔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呈现。

  再有,我觉得很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我们中国电视剧中心它有这么强的凝聚力,我看了一下我们这16部,16部里边有联合两个字的是12部,就是说团结这么多队伍,你们并不局限于自己独特的,特别有好处的,特别有优越性的这样的一个位置,你们还在广泛的联合,16部里就有12部挂上了联合,而这个联合里面我看有6部是联合的企业,有4部是联合的省市,有1部是联合的武警部队,1部联合的里边有北京电影学院,方面也很广,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国家一些单位,都目光所及,这种联合是我们中国电视剧中心的一个优势,也是我们的一种贡献。当然我觉得心里有一点点私心,遗憾,就是这里边跟院校的联合只有半个,就是北电,而且不是一家。那么还希望你们目光更大一点,以后包括北大,北师大,方方面面,都能联合起来,我们都还有一些这样的力量,像传媒大学等等,这样呢它这里边有一些智力的积淀,希望以后有这个机会。这种工作就是强强联合,我一直相信一加一它所迸发出的力量一定大于二,而一减一一定小于零,就是窝里斗,最后受损失的是负于零的,比零还差。你们的强强联合也看出了你们的威力所在,这是我想感慨的第一点,就是我们做出这么多好电视剧的原因。

  第二,我们做出这些好电视剧一些在艺术方面,或者说在内容方面和形式方面能够具有的一些特质。比如我想到这么12个字,就是它的震撼力、它的多元素、它的生命感、它的强个性。震撼力来说应该是内容和形式能够融合在一块儿给人一种震撼力,比如我们现在所谓的电影大片,我觉得他们亏就亏在追求了形式的震撼力,而缺乏了内容的震撼力,所以它不全面,所以出来以后毁誉参半,包括那些大片,我就不说了。我们的这些电视剧不管是《越王勾践》这样的,还是《老娘泪》这样的,还是像《陈赓大将》这样的,还是像《热带风暴》这样的,这些我都看了一下,特别是那几部我全看了,我觉得它的震撼力是在于它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而不是仅仅是视听震撼力。有一些电影只给人一种视听盛宴的一种享受,但是回来一想没什么内容,在灵魂深处没有得到震撼,我们的这个剧我觉得其中特别好的就有这种震撼力。

  再有就是它的多元素运作,现在已经不是仅仅追求某一种元素的突出,而是追求多元素的融合,那么这种多元素融合它就构成了丰厚和多彩,丰厚是它本身的厚度,多彩就是它的绚丽,它会给人们很多艺术审美的惊喜。

  再有就是生命感,这种生命感我个人在看这些片子的时候感觉它里面充满了一种生命的张力和律动,我想这种律动我们看到的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但是它的背后是主创,首先是主创给予了生命的律动,主创自己就在里面,生命在里面燃烧,然后主创的这样一种生命的张力把它进入到了表演者的精神世界,然后表演者再去竭尽全力地塑造他的角色,那么他的角色就产生一种生命的律动,这种生命的律动就导向了我想说的第四个。

  还有就是鲜活的个性,人是那么多彩的人,这些人是这么鲜活的人,这些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人,同时这些人又比我们见到的人更有生命感,让我们更为之深思。所以我们这16部戏在这几个方面,从艺术的角度来思考它,所以具有一种审美的价值,或者说是一种能够获得广大观众的一种内在的原因,是不是能够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呢?当然也有一些仓促的,有一些好像最后收尾不足的,比如说我看那个《老娘泪》的时候,我就觉得《老娘泪》那个结尾跟我这个观众的想像好像还稍微,我还希望它更充满一些,更充沛一些,我想也可能是由于创作各种原因,也可能是我个人感觉不大对劲,都有可能。还有,有一些作品包括一些情节的结构上,故事的叙述上,人物的一些发展的必然性上,或者说在一些华彩乐章怎么让它淋漓尽致,这些方面我觉得还有可以再发展的余地和空间。可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我们说起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诸位做起来有时候恨不得趴着做了,累的不行了。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感触,仅供大家参考,没啥大的价值。今后特别是我们在做未成年人和影视文化这样一个大课题的前提下,如果有可能中心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结合,我们还可以配合。再一次感谢给我这么一个好机会,感谢!

  贾磊磊:我只想提一点看法,我们现在整个对电视的观众,在中心这个层面上来讲,我觉得刚才范主编也谈到,实际上是一个国家队,就这个机构的影响力来讲,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团队是在所有国家的制片机构当中是最引人注目的,我们2005到美国开一个电影的讨论会,结果他们高校为《雍正王朝》专门搞了一个课题,就是研究雍正王朝,严重雍正王朝当时来了以后我们还让他搞吴兆龙,探讨了很多电视剧制作方面的一些规律。

  我想讲的一个意思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其实让观众认可一部影片的任何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就是他传达出来的思想固然很重要,但是现在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需要让观众认同的是一个我们电影总体上的存在形态是什么?这个特别重要,这个比他们认同任何一部作品当中它的主题都重要一百倍,我的意思就是说现在我们在电影或者在电视剧里面,我们通常把它区分成三种类型,就是所谓的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在电影的领域这个特别明显,电视剧现在也基本上是这样,我们中心只是做国家的定单,只是做主旋律的作品。

  我们看这16部作品的片花,中心现在实际上总体的定位形象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承接国家的订货的制作单位,刚才黄老师举了很多例子,中心在和民营的公司,在跟学校和地方电视机构进行整合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在题材、在类型、在很多方面她在形成自己一个总体的形象,这个总体形象我觉得是一个非常良性,或者说非常有益于大众认同的形象,不要让大家觉得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播出的东西总是宣传的内容很大,娱乐的功能不强,这个我觉得对中心的定位和长远发展来讲,并不是很有益的影响。

  美国的商业空间在什么地方,它的文化影响力就在什么地方,所有的文化影响现在必须是建筑在一种他的商业产品之上,如果我们这个商业产品不能够进入流通领域,文化影响就等于零。我们原来有一个叫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中心,现在叫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就是要把电影完全打包成一个商品向海外输出,不是单纯推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儒家思想,我们道家思想,我们各种各样的文化,他一定要把文化变成一个商品,就是通过商业的渠道来发展文化,来推进。我们现在讨论这个,因为我们在做一个国家委托的课题,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研究,我刚才还讨论,我们现在电视特别希望委托中国传媒大学帮我们做这方面的研究,电影我们现在有一个,我们特别要做的一件事,实际上应该用在艺术作品,主旋律作品和商业作品之间,建立一种可以通用的文化价值观,不能因为艺术电影就在表现社会的时候把社会表现得非常黑暗,也不能因为是主旋律的电影,我们就过多强调宣传功能,忽视对观众情感、感性的教育,也不能因为是商业电影就无端设置暴力,把非常残忍的,不人性的东西放在一个商业电影的叙事的机制当中,所以这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风格之间的划定不应该成为一个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划定标准,就是要在不同的类型当中建立一个非常具有整合性的一个文化价值观。美国电影、韩国电影包括他们的电视剧,为什么能够打通海内外很多的渠道,就是因为他们在不同的叙事体系当中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他们的动漫电影,包括他们的一些纯粹像《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哈利波特》是建构儿子和父亲之间亲情和感情这样一个叙事的主题,包括像《海底总动员》也是,他是寻找父亲,维护家庭传统伦理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尽管它的包装非常奇幻,数字技术非常高超,上面一个老师讲那部电视剧名字我没有记住(《家事如天》),他是把一个家庭往和里写,不是为了像过去一样把一个家庭写得支离破碎。有一部电影叫《过年》,是黄健中导演导的,在春节每一年都会播,这样的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性,但是不是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确认必须要建构在一个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解构这样一个前提上,所以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这是非常重要的。

  16大以后,包括去年颁布的文化发展纲要,和谐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属性,被写在国家政府高端文件里面,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和谐是国家属性,意味着像社会主义,像我们宪法体制,是体现在不同的领域当中,所以电视剧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不管是古装题材还是现实题材,还是言情故事,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中心在这一系列作品当中能体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更好的整合,我觉得中心现在这个团队非常好,我们在座的很多导演都很熟悉,包括他的整个制片理念和制片团队,应该是国家电视剧制作的一流人才会聚在这里,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有这么多优秀的队伍,我觉得创作这么多非常好的作品,都是非常值得庆贺的,我非常同意以上几位老师的意见,我就是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