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17:42 新浪娱乐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2)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学报《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2)

北京传媒大学教授刘晔原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2)

北京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2)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兴国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2)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

  胡智锋:刚才老师说完了,还有那么多的行家,我就简单说几句,首先我非常赞成黄老师的意见,中心开这么一个会很有创意,在06、07年度,把联谊会和创作盘点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创意,今天我觉得我想谈几点意思。

  一个就是一个历史方位的确认,我昨天晚上看了李长春在文代会的总结发言,我非常感触,我们这样一个电视剧创作的战略和国家有什么关系?我在寻找这之间的连接点,也就是说李长春代表中央做的文代会的闭幕词我非常注意到他几次谈到国家战略。但是这个国家战略恕我直言,从中央的层面上是口号提的多,但真正的落实,我们参照日本、韩国,我觉得我们在文化层面的国家战略更多停留在一个理念和一个口号的状态。实质性的东西,作为整体国家动员,动员的不足。

  中国电视剧中心作为国家队,我们在国家文化战略的大盘子里头占什么地位?我们是不是从我们的角度,能不能在推动国家文化战略上有所收获?比如说启动的不仅仅是中宣部或者说广电总局,能够说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中央财政以及国家的其他资源能够动起来,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国家战略。目前我感觉这个层面上,一方面,国家可能应该更多的,当然我们借这个会议也呼吁,我们学学日本韩国,人家的电视剧和电影生产在国家文化战略当中很实在的有很多政策支持和很多实际性的步骤和措施,另一方面,作为剧中心所谓的国家队,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事情?也就是我们能够在推动国家文化战略当中拿出几个规划,能够套着国家文化战略去走,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这是第一个考虑,当然我想培森主任作为带兵打仗的,应该早就是将军了,甭管怎么说他也是将。我想咱们在战略层面,将军和准将军可以考虑这个事儿。

  第二个问题,就是电视剧的生态问题,电视剧的生态昨天曾老师和李准主席都讲过,今天几位老师也都讲了,我是这么看的,三种格局,主流精英和大众也好,或者说所谓媚俗潮流的大的潮流也好,或者叫引领也好,几位专家都在文化生态当中表达出自己的忧思和忧虑,这个事情我看我个人倒不那么悲观,我觉得很多事情它都是阶段性的。比如说一个时尚它总是一个潮流接一个潮流,这个本身我觉得从眼前看,它可能是个问题,从大格局来看也许是必然的一个阶段。重要的是我们既不必去着急,说愤世嫉俗,也不必急于去遏制或者改变一种现状。当然这并不是放弃,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责任,重要的是在坚守我们曾老师提出的坚守和引领,以及对面的遏制,这个当中维持一种什么样的平衡,这个需要对我们的生态,包括由这个生态引发出的中国电视剧生产格局,做一个比较准确的,我觉得更长远的一个考虑。我不那么认为我们在一个时期我们高歌猛进,我们就兴高采烈,在一个时期我们好像是处于一个不声不响,我们就很郁闷,我觉得这个东西,任何创作它总有大年小年,不可能什么时候都火,年年都按照我们的规划去火这倒有点儿反常,可能有些年头格外火,有些年头安静一些,从大盘子来讲整体上是均衡的就可以,重要的是在于我们不是从眼前去看,从06年的相对平静,尽管我们盘点,有很多亮点,但恕我直言,06作为剧中心发展史上并不是一个格外的亮点,但是我想起了一本书,著名的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的《万历十五年》,那是从大格局上看的一本书,他本身《万历十五年》在历史上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这一年酝酿着很多东西,承前启后很多东西。如果让我来看,我觉得2006对于剧中心和对于整体的中国电视剧生产可能是一个酝酿爆发的一年,可能是各种传统的机制、体制、观念和新的一些建构还没有成长起来之前的一个衔接的一年,所以说这是一个思考的一年,是一个我们更多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一年,这一年可能本身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但是在历史上会留下一个很重要的历史的拐点,很多尝试探索都在这一年发生,我倒更愿意从这个角度来观察2006。

  第三个意思,就是建议了,我的导师刚才谈了三个感,我就谈三个科,我顺着我导师走,模仿,但是上面也这么说,

三个代表嘛。一个是科学的生产和传播,科学的生产我建议我们剧中心,尽管刚才很多合作者谈到了所谓的流程,管理这方面的科学性,当然作为国家队我觉得应该这样,培森主任执掌十几年的率印也建构了这么一个东西,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我觉得我们剧中心还需要再下一个更深的功夫,昨天培森主任提过,有些模式是好人好事,这个必然是不好看的,非得弄个坏人,最好有两个坏女人,这叫什么?他启发我,这叫艺术生产模式。我再体会,其实我们在座的很多导演,从昨天到今天我很受启发,也非常感谢你们提供的宝贵经验,其实我们都有意无意的按照某种模式去生产,这是电视剧生产和其他传统艺术生产非常不一样的特点,它大生产,涉及到很多环节,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生产模式问题和艺术个性之间需要一个统协,如果完全按照艺术个性去延展,对电视剧来讲可能就不见得有把握。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研究模式,当然我们也不见得非要完全克隆好莱坞,好莱坞包括
韩剧
那套模式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在剧中心研究把成熟的东西转化成固定的、相对稳定的配方,把这些配方将来我进行生产的时候就在这些配方当中延展,有这套配方在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降低我们的成本。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第二,就是所谓的科学传播,科学传播主要是跟主流媒体的关系,我们现在一黄也罢,八黄也罢很多东西是误打误撞,怎么探讨收视率问题,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是时机把握。时机把握当然涉及到对时机的判断,这个当中我比较倾向于我们在科学生产当中下功夫,在科学传播上也下功夫,昨天其实几位领导也都谈了,这个时机对我做传播艺术研究我觉得太重要了,很多这个东西它特定的时机就产生加倍的效应。那么你这个时间安排不合适,错过了一个时机,或者没有赶上一个时机,它的效益就大大的降低。当然这个当中需要我们战略家和战术家的两种思路来做这种推广,所以我建议在科学传播这方面,特别是推出时机上下大功夫,需要加大投入。

  第三个就是科学评估,我的学生张国涛做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涉及科学评估问题,他专门做电视剧评估的研究,我当时给他指定一个题目,就是研究电视剧播前和播后评价为什么这么大的差异。有的预想很好,结果很差,有的预想很差,播出反而很好。这个当中是有差异的,症结在哪里,我说你把这件事弄出几套模式来就算成了,这很难,一般是做不成的,但是我希望他往前推动。所以说科学评估当然是和科学研究、理论研究批评结合在一起,所以今天中心召集这么一个场合,主创人员和我们这些研究者坐在一起沟通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创意,我自己也受益很多,我不成熟的几点看法,抛砖引玉,因为一会儿要走,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