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盘点实录(15)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17:42 新浪娱乐
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 《文艺报》主任记者高小立 潘欣欣导演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 彭吉象:参加这个会首先感谢中心提供这么一个机会,我觉得这个会至少我个人有两大收获,第一,就是听了那么多主创人员他们来谈创作感受,我觉得这点非常好,因为以前我们在座搞理论的总是开会,但是很少有理论圈和主创人员,包括我们的出品方,制作方,出品人,制片人和导演在一块儿互相交流,我觉得这个挺好,这是第一个感受。 第二个感受,昨天看了中心16部影片的片花,两个小时,挺好,其实中心基本上你们的片子我都看过,在一黄、八黄都看了,但是还有十几部是今年要播的,等于我们今年有一个思想准备了,到时候我会看。电视剧,由于北大现在是从本科生到硕士,到博士都有搞电视的,我跟学生讲话的时候我就说现在电视越来越重要,我说我们教学从老师到学生,要把教学从电影转到电视来,以前高校毕业重视电影,因为电影最好讲,而且大家讲起来有兴趣,特别是一些艺术电影讲起来,老师也愿意讲,学生也愿意听。但是从今后的发展来看,今后我们的学生毕业搞电视的人会远远多于搞电影的,中国一年拍300部电影,300部电影里面真正能上电影院的就100多部,我们电视剧是13000集,这个比例一比就比出来了。所以我说我们的教学,包括老师,包括学生要从电影逐步转到电视,我在北大是这么跟我的学生讲的,尤其是电视剧,电视剧现在的影响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你看现在所有的电视台除了中央台以外,大部分电视台是靠电视剧维持他们的收入,就是说大部分电视台以电视剧为收入,再一个,我个人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国家每20年出现一个新的艺术门类,你看60年代长篇小说,我们在座60年代都读《青春之歌》《红日》等等,那时候是文学占上风,80年代是电影占上风,80年代中国电影非常繁荣,到现在是电视剧占上风,20年以后,再过20年很可能是网络占上风了,真的。所以20年一个风水,60年代,80年代,现在和2020年,21世纪的20年代很可能网络占上风,风水轮流转,目前还是电视剧占上风。 电视剧占上风,大家讲过了我就不讲了,我觉得从昨天到今天,包括主创人员,包括搞理论,最困惑的就是我们电视实际上现在担负的功能,我们电视原来就有一个功能,很简单,就是宣传功能,我想要是在60年代我们中心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上面拨款拨什么你就拍什么,现在你既是事业单位又是企业单位,你还有创收的功能,我说还有第三个功能就是文化功能,因为电视作为我们主流传播媒体,你还有文化功能,三大功能怎么平衡?我个人觉得最主要是掌握好这个度,不能够偏重哪一个方面,哪一个方面都不能偏,三大功能,可能就变成一个主创人员的无意识,并不是说每一部电视剧都考虑怎么平衡,但是你三个方面都得考虑到。 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拍片子中刚才范咏戈主编讲到,我们现在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其实还不够,现在真是多元化,现在还有外来文化,韩剧的影响多大?还有地方文化,你比如重庆的《雾都夜话》就等于电视剧了,还有《大话西游》这类的,《武林外传》,所以是多元化的文化并存,这个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客观现实。改革开放它就必然带来文化的多元化,已经不是一统天下,这种情况下既要像昨天仲主席讲的坚守我们精神家园,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又不能看到收视率。我个人反对应该尽快引入现在香港实行的欣赏指数调查,我几次调查,但是我们现在做不成,既要看你的绝对收视率,同时要看你的满意度等等,但现在没有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主要关键就要掌握好这个度,有些东西你只要掌握好度,不是说不可能用,比如说窥视欲,现在西方影片之所以红大部分用的窥视欲,你比如我们前几年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照样也播了反响很好,就是用窥视欲,照样在电视台一样火,也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把握度。 因为我们现在的电视我同意刚才几位说的,观众看电视首先是休息,没有一个人是来上课的,他肯定是要休息的,但在休息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他这种东西,既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你比如说真人秀的东西暴露,色情,等等,这个肯定跟我们传统文化也不符合,符合我们这个文化的东西,但是又要让他觉得好看,我觉得电视剧也要好看。我个人认为艺术的教育功能跟别的都不一样,这就是人类之所以要艺术的原因,艺术的教育功能我是在北大概论了三条,第一,它是寓教于乐,任何人买电影票,说好看才去买,没有一个人跟同学说,这个受教育,你去买,觉得你这个人有毛病,真的,都是好看才推荐别人去买,寓教于乐是所有艺术共同的特点,这点是周恩来总理讲的,我们的电影要寓教于乐,这是他的原话,把教育放在娱乐中。第二就是以情感人,艺术和任何东西都不一样,你比如我们上政治课,给他看《鸦片战争》,以情感人,用情感打动他。第三是潜移默化,艺术的作用不是一朝一夕,电影既不可能兴邦,也不可能亡国,它是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艺术多了就会对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影响,但不是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就能起到的作用。你比如好莱坞的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绝对是商业片,它就是美国的主旋律,世界各国人掏钱去看那个片子,我觉得什么时候我们的主旋律能拍到世界各地的人花钱来看我们就成功了。再比如说卓别林的电影,刚才培森同志讲了,真正好的戏剧是非常有智慧的,卓别林的影片是含着眼泪的微笑,你像他的《摩登时代》,他的《淘金记》,你笑,但是你是含着眼泪,我觉得冯小刚很可惜,我有一次会上就讲,冯小刚如果沿着《天下无贼》的路子走下去会非常好,不要拍什么《夜宴》,就走中国喜剧路子。其实我觉得我们的思路,我个人觉得关键是掌握好度,艺术里面掌握好度非常关键,我们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同时也要让这个片子好看,怎么把这个度掌握好,在座的主创人员他们有很多切身体会,但是我有两个具体建议。 第一,中心我不知道有没有研究人员,其实可以适量搞一些研究,比如说电视剧刚才说有模式了,能不能弄出一些模式出来,但这个模式不是说大家照本宣科,但是起码有一些规律,不能提模式,可以提规律,我们电视剧总是有些规律的,你比如说各个题材的电视剧它都有规律,我们是不是有一些规律总结性的东西,甚至把我们中心那么多好的导演,那么多优秀的导演把他们的创作总结一下。 第二个建议,我们经常被拍完片之后找去开座谈会,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没用了,我建议今后中心能不能在剧本期间开一些座谈会,就具体的剧本比如说你们认为这个剧本有哪些地方拿不准的,在座的学者们可以给你们提一些参考性意见,而且哪些方面应该加强。 第三个建议,随着好莱坞的电影创作一条流水线,工业化,他可能一个剧本好几个人写,我们现在基本上是单枪匹马,所以我们的剧本老是提不高,为什么提不高?80年代电影为什么好?那是因为有优秀的中篇小说给他撑着呢,你比如说《红高粱》小说,《城南旧事》、《芙蓉镇》,《爱情遗忘的角落》《牧马人》、《天云山传奇》,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大片不行?因为都是瞎编乱造的,我说实话,那个时候都是以中篇小说做之积淀,长篇小说最适合改电视剧,中篇小说改电视剧肯定改一个失败一个,包括话剧,只能改电影,你比如说《雷雨》《日出》,长篇小说只能改电视剧,不能改电影,其实这些都有很多规律,我觉得咱们中心今后能不能在这方面除了我们作品以外,也给我们电视剧的理论提供一些经验,尤其把我们在座导演们多年来的创作经验总结归纳一下,我觉得非常有好处,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